新一届中央书记处增4人共6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01:39 金羊网-新快报

  

新一届中央书记处增4人共6人

  

新一届中央书记处增4人共6人

  新一届中央书记处新增4人总共6人

  与十六届中央书记处相较,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减少一人,也未设军人人选。十六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何勇留任;曾庆红因年龄原因届退;贺国强、周永康晋升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徐才厚任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新增加的四位书记处书记是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

  令计划

  “首席高参” 谨慎低调

  ●在中共十七大上,有一对“兄弟代表”为媒体所关注,他们分别是新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和他的兄长、山西省发改委主任令政策。

  令政策在参加山西团讨论十七大报告时向媒体透露,他们的父亲当年特别喜欢看报纸,他们出生时,父亲就地取材,在报纸上找一些当时见报率较高的词汇,如路线、政策、方针等为他们取名,这就是他们兄妹五人姓名的由来。

  今年51岁的令计划早年在共青团山西省平陆县委工作,曾任团县委副书记。1979年调入团中央宣传部。1983年,他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政教专业学习,毕业后回团中央,历任宣传部副处长、书记处办公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中国共青团》主编、宣传部部长等职。当时,他的领导和同事有胡锦涛、李克强、刘延东、李源潮等,令计划以精干、擅长写研究报告而颇受信任和赏识。

  1995年12月起,令计划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历任调研室三组负责人、组长,调研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两年后升任中办常务副主任。他还同时兼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为人随和低调谨慎

  过去几年中,在胡锦涛出席的重大内政外交场合,令计划经常以中办副主任的身份赫然在列。外电对令计划的评价是“首席高参”。

  而在香港媒体的眼中,作为中办要员的令计划,为人随和,没有架子,每次遇到记者时都会说一句“辛苦了”。

  与此同时,媒体也注意到,令计划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最不喜欢在媒体或公开场合曝光。每当大批媒体记者围住胡锦涛时,令计划都有意远远避开。他经常向记者提醒的一句话是:“不要宣传我。”由于他的低调、谨慎,一些记者反映,在网上和公开渠道,甚至找不到令计划一张像样点的照片。

  曾是中办最年轻副主任

  令计划曾是中办最年轻的副主任。今年9月,十七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决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刚不再兼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令计划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众所周知,中央办公厅是为中共中央、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服务的办事机关,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主要职能是传达和催办落实中央的指示,负责高层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医疗保健等。目前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的温家宝、曾庆红、王兆国等均曾担任过中办主任这一关键职务。

  简历

  1956年10月生,山西平陆人。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75年6月后任共青团平陆县委干部、副书记。

  ●1978年12月至1979年8月为中共山西省运城地委干部。

  ●1979年8月起调任共青团中央工作,历任宣传部干部、理论处副处长、书记处办公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中国共青团》主编、宣传部部长等职。

  ●1995年12月起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历任调研室三组负责人、组长,调研室副主任、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2007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王刚不再兼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令计划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王沪宁

  政治学家 少年有志

  ●52岁的王沪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是广为人知的青年学者,成为当时《半月谈》等时事杂志的封面人物,而这皆出于他的政治学研究造诣。

  王沪宁祖籍山东,出生于上海,少年时期即表现出喜好哲学和政治思考的倾向。1971年初中毕业,由于体弱多病,没有上山下乡,留在家里自学。1974年夏,被推荐到华东师范大学西语系学法语。四年后,王沪宁成为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研究生,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政治学研究生,导师是研究资本论的权威陈其人。

  王沪宁曾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进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先后担任政治组组长、副主任,中共十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2002年10月出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政治学理论颇有见地

  王沪宁政治学方面的才华,早在中共十三大之前就已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看中。在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特别需要一套完整的有见地的政治学理论作参考,而王沪宁的学术理论总被看好。他的著作之丰,治学之刻苦勤奋,成为上世纪80年代学术界的一大景观。其中,他的《比较政治分析》,是一本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王沪宁的政治学著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明一些比较重要的理论观点。

  其理论适应开放需要

  王沪宁走进中南海,最主要是因为他的理论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他曾参与了从十三大以来的党的重要理论文献的起草。其中,他有关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不能超越中国现阶段条件的论述,为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王沪宁曾在一些文章中反复强调,“一定的政治体制必须适应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不能移花接木,也不能搞拔苗助长”。在民主政治方面,他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超过我国现阶段的条件”,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轴来发展民主政治,也只有这样,发展民主政治才是有效的”。这些理论的意义,都可以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的决议中见到影子。

  同时,王沪宁通过对中国现行政治制度的研究认为:“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必须有统一和稳定的政治领导”,“以党内民主带动和推进全社会的民主”,这些有力有理的论述为中共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简历

  1955年10月生,山东莱州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1978年10月至1981年9月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

  ●1981年9月至1989年10月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师、副教授、教授。

  ●1989年10月至1994年6月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

  ●1994年6月至1995年4月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1995年4月至1998年4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

  ●1998年4月至2002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2002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