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幅图覆盖的区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13:57 红网
第一幅图覆盖的区域(组图)
图3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所覆盖的月面区域图示

第一幅图覆盖的区域(组图)
图4 第一幅图中19轨数据的覆盖区域

第一幅图覆盖的区域(组图)
图5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平面图像

第一幅图覆盖的区域(组图)
表1 19轨数据的拍摄时间和覆盖区域

   四、第一幅图覆盖的区域

  为了尽快让公众看到CE-1卫星所获取的月面图像,以及考虑到三维立体图的制造和拼接工作较为繁杂,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决定:第一幅图以二维月面图像的形式公布。

   1、第一轨拍摄时间与覆盖区域

  CE-1卫星获得的第一轨图像,是从北京时间2007年11月20日16时49分00秒222毫秒开始由南往北进行拍照,起始位置位于月球正面东部靠近南极的地区,拍照结束时间是17时27分00秒302毫秒,总时长为38分0秒80毫秒。图像幅宽约为60km,曝光时间为7毫秒,像元分辨率120m。第一轨所拍摄的图像长度27113行,约3253km,覆盖面积约195180km2(图3),覆盖区域的位置如表1所示。

  2、第一幅图中19轨数据的拍摄时间和覆盖区域

  CCD立体相机开机后,1至19轨数据的拍摄时间和星下点经纬度范围如表1所示,其中:经纬度的计算采用的是粗星历和对月粗姿态数据,精度有一定的误差;后续处理将利用事后精密星历和惯性精姿态数据,精度将得到一定的提高。

  3、第一幅图的选择

  根据数据下传质量,决定第一轨下传的数据应该作为第一幅图的成图内容。为了保持物理上的第一幅图与发布的第一幅图一致,特别是考虑图幅应以方正形式发布以达到美观的目的。决定从11月20日16:49到11月22日7:57获得的19轨数据中,挑选每轨的正视图像,截取0~5000行数据,并最终完成了宽约280km、长约460km的第一幅图的制作工作。(表1 19轨数据的拍摄时间和覆盖区域)

  第一幅图所覆盖的真实区域如图4所示。

  五、第一幅图的初步解读

  第一幅图(图5)大约位于东经83度到东经57度、南纬70度到南纬54度的区域,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由于第一幅图是在很短的时间里经过初步的处理后制作出来的,目前更多地还只能从其地形地貌以及所分布的位置,结合已有的资料,对其地质背景和地貌类型等信息进行很初步的解读。

  1、第一幅图的地质背景

  月球的大地构造单元粗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地体,即斜长岩质高地地体(FHT)、风暴洋克里普岩质地体(KREEP)和南极爱肯特地体(SPA)。第一幅图位于斜长岩质高地地体的外围,称为低铁低钍的斜长岩质高地地体(FHT-O)。从第一幅图所在区域形成年代的资料看,是在42-38亿年间,属于酒海纪。

  根据已有的探测结果,酒海纪的岩石是以高地斜长岩为主,主要矿物为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尖晶石、辉石、钛铁矿和金属铁等。具有较高的铝和钙。

  有关第一幅图更详细的物质成分信息,我们将根据CE-1卫星上伽码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和干涉成像

光谱仪探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后,予以解读。

  2、第一幅图的地貌类型与特征

  第一幅图位于月球南部的高地地区,高地是指通常用肉眼在月面上看到的比较明亮的区域,主要由斜长岩组成,岩石的反射率略高,月面上平常用肉眼看到的暗黑色斑块,称为“月海”。月海实质上是一种超大型的撞击坑,是宽广的平原,被反射率较低、颜色较深的玄武岩所覆盖。

  第一幅图像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形或近圆形的撞击坑。据统计,月球表面直径大于一公里的撞击坑有33000以上。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地地区撞击坑分布密集,右上部颜色较暗的撞击坑被后期的玄武岩所覆盖,撞击坑的分布比较稀疏。

  集合已有的资料,第一幅图覆盖区域的斜长岩高地大致形成于42-39亿年间,撞击坑分布密度较大,而覆盖在撞击坑中的玄武岩形成年龄大致为39-38亿年,撞击坑分布密度略小。

  从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出,撞击坑的形成年龄不同:大的撞击坑内有较为年轻的小型撞击坑,如右中部的吉尔坑的边缘和内部分布有众多的小型撞击坑;新的撞击坑形态发育完整,使周围老的撞击坑变形如吉尔坑下部的两个撞击坑。

  从第一幅图中还可以看出,撞击坑的形态各异,初步可划分为:

  1)碗型坑。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撞击坑,直径一般在10-20公里以内。

  2)具有中央锥的撞击坑。中央锥发育在撞击坑的中心部位,其高度一般比撞击坑壁略低,中央锥是撞击体高速挖掘成坑后由于应力反弹而形成,如图左中部的庞特库兰特坑下方的撞击坑。

  3)玄武岩后期充填的平底坑。由于玄武岩反射率较低、形成年龄比撞击坑晚,充填撞击坑而形成,如图上方的汉诺坑及其右下侧的撞击坑。

  4)多环撞击坑。大型撞击挖掘成坑后,坑内壁产生地层倒转、断裂发育、坑壁塌方形成阶梯状的多环形态,如图中的庞特库兰特坑。

  六、关于“第一幅全月面二维平面图和三维立体图产生的时间”问题

  根据地球遥感制图的实际经验,要制作出全球二维图通常在获取所有数据后还需要6个月至1年的时间,而三维立体图的制造则需更长的时间。

  按照目前CE-1卫星的飞控计划和CCD立体相机的工作安排,在CCD立体相机所获取的所有数据都可用的前提下,在2008年1月31日前,可获取不包括月球两极地区在内(80-90度范围)的月面其它区域的图像数据。这样,第一幅不含极区的月面二维图像至少还需半年以后才能制作出来,而三维图像则需更长的时间。

  如果要获取全月面的二维平面图,则需利用激光高度计的探测数据来补充和融合,这样,首幅全月面二维平面图最早可望在2008年12月制作出来。同样,首幅全月面三维立体图的制造则需更长的时间。 (文/黄欢) (本文及图片供新浪独家使用)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