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宋庄艺术家因房价上涨被诉腾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6日14:48 CCTV《新闻调查》
北京宋庄艺术家因房价上涨被诉腾房(组图)
李玉兰

北京宋庄艺术家因房价上涨被诉腾房(组图)
杨卫

北京宋庄艺术家因房价上涨被诉腾房(组图)
胡介报

北京宋庄艺术家因房价上涨被诉腾房(组图)
李馨

  央视《新闻调查》2008年3月29日播出:没有赢家的官司,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

  10多年前,有一批来自各地的画家看中了北京城郊的宋庄镇,买下了村民宅基地上建的农民房,从此安居乐业。十几年的发展,画家成名了,村民也富了,当年接纳这些画家的偏远小镇也打出了中国宋庄的文化名片。可就在这时候,当初卖房的村民反悔了,他们把这些画家告上了法庭,要求收回当年卖出去的老房子,那么法律会支持农民的反悔吗?一连串的农民讨房案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画家们又将何去何从?宋庄的未来会不会从此改变呢?

  采访对象:

  李玉兰 宋庄画家

  崔大柏 宋庄镇小堡村村支部书记

  谭小勋 李玉兰的丈夫

  杨卫 艺术评论家

  王秋人 宋庄画家

  王立则 宋庄画家

  李静 宋庄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

  靳栩 宋庄镇小堡村村民

  胡介报 宋庄镇党委书记

  陈汉东 北京通州区法院宋庄法庭

  蔡继明 清华大学教授

  片山 宋庄画家

  李学义 宋庄镇小堡村村民

  董秀梅 马海涛的妻子

  马海泉 宋庄镇辛店村村民

  陈旭 李玉兰的辩护律师

  李静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村民

  第一段

  记者:这个院子挺宽敞的,有多大面积?

  李玉兰:300多平米,将近400平米吧。

  记者:400平米。这在周围的家户里,我看还算是不小的一个院子了。

  李玉兰:是 。

  记者:刚来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

  李玉兰:刚来的时候,这块整个就是空的。然后那个地方没有门。

  记者:没有门啊,这是后来翻建的门啊?

  李玉兰:对。

  解说:这个农家小院在北京市通州区的宋庄镇辛店村,六年前,画家李玉兰花了四万五千元买了下来。对于李玉兰来说,用这样的价格买下一个农家院,是比较合算的。可是,她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这个房子惹上麻烦,甚至成了新闻人物。她以为,从此,她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记者:其乐融融,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土。谁写的?

  李玉兰:我先生写的。我们觉得在这里的话,自己生活感到很安逸。这个对联能够表达

  我们当时那种心情。

  解说:李玉兰是河北邯郸人,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是家庭条件的限制和职业画家的收入不稳定性使她的画家梦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在做了十几年的服装设计之后,李玉兰发现,自己仍然无法割舍做一名职业画家的情结。

  李玉兰:想得就是很简单。我这一生当中的话,如果我不能够从事绘画,就作为一种职业,至少我要在我的一生当中,实现一下自己的这么一个愿望,所以就做了这么一个决定。

  解说:为了心中的绘画梦,2002年李玉兰离开了她曾经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搬到北京郊区的宋庄镇,正巧,农民马海涛这时已经进城工作要卖掉家里的老房子。但是,房子是建在马家宅基地上的农民房,这让李玉兰犯了犹豫。

  李玉兰:因为我以前买过商品房,所以知道有什么房产证这类的手续,到农村以后他们没有,所以我也就比较担心。尽管当时看那个院子我比较喜欢,可是我还是很犹豫。

  记者:犹豫什么呢?

  李玉兰:要是没有房证的话,会不会有麻烦?但是当时他们卖房子的时候,就说得很确定。

  我们卖自己家的房子,谁也管不着,卖给你的话这就是你的房子了,你就可以踏踏实实地住着。以后这里再怎么样,我都不会去找你。他说的就是说让你感觉到一点点后顾之忧都没有。

  记者:像农村的一些闲置的农民房,在当时而言的话,它们处置的方式是怎么样?是流转还是转让?或者是出售?

  崔大柏:由于价格问题,农民就愿意把这个房子卖一个比较好的价格。

  记者:价格的差距有多大?

  崔大柏:起码五倍以上吧。

  记者:也就是说当时很多村里人愿意把这个房子卖给城里人?

  崔大柏:对。

  记者:图个高价?

  崔大柏:对啊。

  记者:村里面没有干涉?

  崔大柏:村里没有干涉。我们觉得,把那些破烂的房子全盘成钱了。对农民当时的生活费可以给予支持,可以补偿,认为是还是比较不错的。

  解说:为了消除李玉兰的疑虑,马海涛还请来了村委会主任从中担保,并且盖上了村委会的大印。

  崔大柏:就那么个习惯。就像过去那种搞对象一样,中间得有介绍人。

  记者:是一种保障?

  崔大柏:是一种保障。在村里面不管是有威望的,或者有岁数大的、有文化的,给我做个中证,我心里就算踏实了,这是很普遍的情况

  记者:这份契约会不会从内心来讲会感觉踏实一些

  崔大柏:对 是。我就觉得,除了我的户口不在这个地方,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个成员。

  解说:在村委会办了房产变更手续后,李玉兰成了这座房子的新主人,她并不知道她签下的这纸买房协议如同一片乌云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一场风雨。当时的李玉兰似乎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她不仅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还收获了爱情,来自湖南的画家谭小勋与她结成连理,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解说:李玉兰一家的平静生活在这个农家小院维持了四年,当年买房时那个看不见的麻烦就找上门来了,原先卖房给她的农民马海涛出价七万元要求收回已经卖出的这个农家小院。

  李玉兰:他当时给我开的价钱是7万块钱,我说太不可能了。我说当时你卖房子是你主动要卖,然后你现在想把它收回去 就是感觉到很生气嘛

  记者:你回绝了?

  李玉兰:对 所以我就说我这房子不卖。再加之我那会儿怀孕,我很需要一个居住的场所,我不可能再去像以前一样去流浪,到处去搬家什么的。所以我就没有答应他,然后我们所接到的就是一纸法院的传票。

  解说:2006年12月,马海涛以当年房屋买卖不符合法律规定为由,把李玉兰告上了法庭,请求收回已经卖出去的房屋。李玉兰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李玉兰:这种买卖毕竟它已经是完成了的,那么法院还要接这样的案子的话,让我也感觉到很诧异

  记者串场:其实在宋庄,李玉兰并不是第一个收到房屋诉讼传票的画家,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陆陆续续有13名画家被告上法庭,原告无一例外的都是原先卖房的农民,诉讼请求都是收回已经卖出去的房屋。我们不禁要问,宋庄怎么会集中了这么多的画家呢?他们怎么都会购买农民盖在宅基地上的房子呢?

  第二段

  解说:宋庄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从天安门出发一直往东,沿着京通高速和京哈高速公路行驶40公里可以到达,是东北及环渤海地区进京的交通要塞。穿过村口画框形状的牌楼就是宋庄镇的中心区小堡村,村里村外散居了两千多名艺术家,尤其以画家居多,于是,宋庄便有了画家村的雅号。

  记者:宋庄对你的吸引力是什么

  李玉兰:对我的吸引力,就是因为我喜欢画画,然后这边又聚集了这么一拨人。平时在这里

  可以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字幕:圆明园画家合影)

  解说:原先聚积在圆明园附近的画家们,最早掀起了画家村的面纱。当年,一群追求独立和前卫的艺术青年,手持画笔组成了一个艺术理想的乌托邦。1994年,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等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腕们开始撤离圆明园,来到远郊的宋庄购房置业,而选择宋庄的原因,则是缘于一个不经意间的偶然。

  杨卫:第一个原因是便宜

  解说:杨卫,湖南人,艺术评论家,1996年从圆明园画家村迁入宋庄居住。

  杨卫:那么更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圆明园有一个画家叫张惠平,他的一个学生是宋庄的,是这样子。然后说大家要到处找地方,张惠平就推荐到了宋庄。

  记者:对宋庄最初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杨卫:典型的北方农村那样子,还是那种土路 沙土路,然后也没有车。我们是坐着去天津的一个长途车,然后到中间下车然后再找。

  王秋人:最初这个地方,像一个河北的自然农村,一个田园风光。很安静,可以安心地在这里创作,不会受干扰。

  解说:王秋人,上海人,他是第一批在宋庄定居的十六名画家之一。1994年,他离开圆明园画家村花了四万八千元在宋庄镇的小堡村买下了这个农家院子。

  记者:你那时候自己种菜啊

  王秋人:第一年来自己种菜嘛,种了十几种菜。等于自己还种菜,然后画画,夏天种种菜。

  种完菜,一个夏天到秋天就不用买菜了,当时就是这种生存状态。

  记者:那就是创作,还有生活,全部在这院子里了?

  王秋人:对

  解说:后来,王秋人把这个农家院修葺一新,并在这里结婚生子。

  王秋人:等于是我第二个故乡吧,我如果生活没有变动,我肯定要在这一直住下去,肯定要一直住下去,因为我不太喜欢城市的生活。

  解说:不过,现在的王秋人已经无法确定他们一家人能否在这里继续生活住下去了,因为,原先的房主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收回这所院子。

  王秋人:我简直疯了,那个时候我想我快疯了。如果说我要走,我要搬家,我城里的房子也买不起,对吧?我还要去找另外一个地方盖房子,那你说我还工作嘛。这两年我孩子那么小,我要怎么办?快疯了,那整个不可想象,整个生活就彻底给搞乱了。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