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地震催生国防部新闻发言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05:3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出现了一个新面孔———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胡昌明和中国军队参与救灾的主要部门军官一起,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的情况。 虽然胡昌明显得很低调,但他依然成为中外记者追逐的焦点。胡昌明的首次亮相,标志着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正式走上前台。此时,距离中国正式宣布建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增强透明度 化解“威胁论” 2007年12月27日上午,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蔡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国防部已经在筹建新闻事务局,一旦筹备工作完成,将公布新闻发言人名单和联系电话。”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少将指出,通过国防新闻发布制度,可以对国际社会解惑释疑,增强军队的透明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国威胁论”。 最先亮相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 2008年1月8日,一份来自国防部的新闻通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消息的内容本身———宣布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访华,更因为消息的来源———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这个名称对于大多国人来讲还是陌生的。 这之后,以“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名义发布的消息,曾出现在2月份中国南方抗击雪灾的报道中:“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说,截至2月3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出动51.9万人次、民兵预备役161.3万人次投入到抗击中国南方遭受到的极端雨雪天气带来的灾害之中。” 抗震救灾 发言人第一次出现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而在5月13日有关军队投入抗震救灾的情况发布中,第一次出现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说法。 此后,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发布的权威信息,不过,在这些信息发布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发言人的具体名字。 就当人们以为谜底要留到以后才能揭开的时候,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新闻事务局局长胡昌明大校却在5月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首次亮相。 “应该说是地震催生了这一制度,在此之前这一制度尚在酝酿筹备的过程中,原本要到时机比较成熟时再出台,但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救灾如救火,时不我待,不管你准备没准备好,只要人民需要,只要对救灾大局有利,没有准备好,也要出台。”罗援少将说。 最大亮点 信息跑在了谣言前头 值得注意的是,18日当天与胡昌明一同亮相的,还有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以及武警部队的军官。“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一些核的设施,我在这儿可以负责地说,这些都是安全的。……” “有传说15名空降兵中有2位同志在跳伞过程中牺牲了,我在这儿可以郑重地告诉大家,纯属无中生有。”…… 来自四总部的军官不断就一些敏感问题作出回答。以至于有些媒体评价“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新闻发布会”。“这次多位专家集体亮相,现场接受中外媒体采访,以前从没有过。”罗援说:“我觉得这次最大的亮点就是,信息跑在了谣言的前头。” 在发布会过程中,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马健空军少将为了说明军队抗震救灾兵力部署情况,特意拿出一张军事地图,令在场的香港记者杨清林印象深刻,“感觉他对情况的介绍尽职尽责”。 逐渐完善 “国防部官网”受关注 “国防部发言人制度刚刚出台,还需要不断改善。比如,有些发言人在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还应更适应媒体和公众的需要。这些都还有一个逐渐磨合、适应、完善的过程。”罗援说。 另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军队在完善国防新闻发布制度、提高军事透明度的下一重要举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官方网站目前进入筹备阶段”。 该报道称,“目前,解放军对外发布军事新闻的网络平台是解放军报社旗下的‘中国军网’”,而“国防部官方网站将成为中国国防建设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今后通过这一途径更多地主动发布和阐释中国的国防政策。”(国际先驱导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