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杨柳坪村震后七日生活纪实(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9日10:56 央视《新闻调查》
羌族杨柳坪村震后七日生活纪实(组图)
叶光明

羌族杨柳坪村震后七日生活纪实(组图)
村里的小学生

羌族杨柳坪村震后七日生活纪实(组图)
王文明陈勇

羌族杨柳坪村震后七日生活纪实(组图)
村支书

  演播室:

  512汶川地震后,数以百万计的灾区民众失去家园,他们将如何重建自己的生活?我们跟随一对北川的夫妇回到故乡,纪录了这段时间以来他们生活的村庄的变化,看到人们怎样寻找出路、重建家园,如何治愈创伤,寻找希望。

  字幕:四川绵阳九州体育馆 2008年5月24日

  解说:绵阳九州体育馆,这个因地震而为世人突然熟知的地方,一度容纳了3万多名汶川地震中避难的灾民。

  记者(现场解说):这是绵阳最大的灾民安置点——九州体育场。这附近全部是在这等车想要回家的一灾民。从三天前开始,每天将近有上千人从这离开,回乡抗震自救。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儿的灾民绝大部分来自北川,那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他们这很多人房屋都已经垮塌,回到家之后怎么样安家生活,我想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记者:大哥, 你们是北川哪儿的?

  等车回乡的灾民:我们是北川擂鼓的。

  记者:在这等车等多长时间了?

  等车回乡的灾民:等了两个多小时。

  记者:那你现在家里头房子怎么样啊

  等车回乡的灾民:房子垮了,没有房子了,基本无法居住。

  等车回乡的灾民:里面全是堰了

  等车回乡的灾民:里边的山垮塌以后形成了堰

  记者:像老人家的话,你们现在让她回去,这一路上能安心吗?

  等车回乡的灾民:已经都出了这么大的事,这次国家给我们救援,我们自己要想办法是不是?自己要自食其力。

  记者:你这背的是什么呀?

  等车回家的灾区小姑娘:家的东西。

  记者:我看看沉不沉,这怎么也得有三四十斤啊!你现在回去害不害怕?

  等车回家的灾区小姑娘:害怕。

  记者:那为什么还要回去啊

  等车回家的灾区小姑娘:毕竟是自己的家。

  记者:那现在家里什么样知道吗?

  等车回家的灾区小姑娘:不知道。

  记者:您是去哪啊

  叶光明 杨正红夫妇(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我们去北川的,我们都是回家的,都是擂鼓的,都是到北川的。

  记者:那家里头帐篷够不够知道吗?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不知道。

  记者:那么帐篷不够怎么办啊?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因为我们家里毕竟房子垮了嘛,还有其它的篷布什么,我们山上的树木多嘛,就可以把它弄下来自己搭。

  记者:你们要是多等几天的话,也许那边帐篷能给你建好,能够多运点过去,你不就省点事嘛。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不!我们自己好脚好手,我们自己回去盖。因为在这里他们对我们确实太好!

  叶光明 杨正红夫妇(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太好了!

  叶夫妇旁边的人:她小孩在(北川县)里面读书,还是班长,这次他们整个班,包括老师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一个都没有出来。

  解说:上车的催促声打断了这对夫妇的叙述,他们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点发的食品匆匆忙忙上了车。

  王文明(北川县曲山镇城管办主任):其他的如果是没有联系好就不要去了,灾民。

  记者:你们村子什么情况啊?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我们村子也是一样的,全部垮了。

  解说:这对夫妇叫叶光明和杨正红,是北川县杨柳坪村的村民,他们的家乡在将近200公里之外。

  记者(现场解说):这里是北川县城,杨柳坪村就在紧邻的这些山上,在这次地震中,杨柳坪村的88户人家的房子,几乎全部跨塌。20多人遇难,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是因为在县城工作、或者上学。现在北川县城已经封锁,村民们没有办法进入,他们只能在岩石上,摆上祭品来纪念亲人。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我们先走了。

  解说:地震后滑落的石头随处可见,最重的有上百吨,塌方的岩石砸毁了上山的路,只有摩托车可以勉强通行,一段不到二十公里的山路大概要开四十多分钟。

  记者:就这了

  叶光明 杨正红夫妇(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对。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我想找找有没有我儿子的照片。这是他,小时候的。

  记者:叫什么?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叫叶强,这是他小时候,这是他三四岁的时间。

  解说:他们的独生儿子叫叶强,今年11岁,遇难之前在北川县城的曲山小学上四年级。

  记者:这里写着妈妈节日快乐!全家幸福!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是3月8号那天,我们在放假我们都在家里,他说妈妈我没有啥子礼物送给你,就给我折了这么厚一串。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星期天还跟我下象棋了。这是给他买的象棋,他能下棋还能打游戏。

  解说:因为帐篷短缺,回家的当天老叶没有领到,他找出废墟里埋着的木条和彩布,开始搭建临时的住所。

  记者:现在搭帐篷都是街坊邻居这么帮着搭是吧。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对。

  记者:就是说要在绵阳待着是不是能好点。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毕竟要回到自己的家重建,才是唯一的出路。那毕竟是短时间的,你也不可能说长期待在绵阳吧。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这个地方能自救,能够住嘛,我们就回来自己自力更生嘛,比起(北川)县城的人那好多了。

  解说:叶嫂在废墟里想翻找一些还能用的东西。

  记者:这锅还能用吗?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还能用。因为这个锅还没有烂。

  解说:村里来了几个邻居帮着把帐篷的围子搭了起来,下午四点多钟,夫妇俩开始生火吃他们当天的第一顿饭。

  记者:你们带过来的这些东西够吃几天呀?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可能够吃个四五天。

  记者:可能好多人会觉得挺辛酸的,觉得现在生活太艰难了。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对。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辛苦一点能克服困难,我相信能克服困难,比起他们那些缺脚断手的残疾人要好一点,要好得多。

  记者:失去了家,也失去小孩。那希望还在哪?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我们的希望就是第一个希望就是能把自己的家建立起来,第二个希望就是我们能自己亲生一个小孩,不管是儿是女我们愿意自己生一个,好好的培养他。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还是像以前培养那个小孩一样,只要他读书能够读到哪

  叶光明 杨正红夫妇(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我们一定尽到自己做父母的责任。

  字幕:2008年5月28日,杨柳坪村

  解说:我们第二次来到杨柳坪村的时候,看到叶家的帐篷已经搭建起来了。

  记者:什么时候把帐篷搭起来的?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就是第二天吧。第二天的时候,我们看到下雨了我们就把它搬到这来了,邻居和我们一起就很快地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它搭起来了。

  记者:我看床垫也换成床了,你这床从哪儿找出来的?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床从那个破屋里面搬出来的。

  记者:这个桌子也有了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桌子也是从里面搬出来的

  记者:那你们现在用这个做什么饭呀?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煮大米饭。

  记者:有菜吗?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有,我们自己种的有,种的有我们就吃自己的。

  记者:这还是比我们上次来的时候条件好点了

  杨正红(叶光明的妻子):好一点。

  解说:吃完早饭,叶哥叶嫂去给邻居文家帮忙打蒜薹,两家的孩子都是曲山小学的学生。

  记者:你叫什么名字呀?文超是吧。你几岁了?

  文超:12岁了。

  记者:这是你们家的地吗?

  文超:是。

  叶光明(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因为这个小孩失去了妈妈,他只有一个父亲忙不过来,所以大家邻居所有邻居都来帮他一下,就这样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