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河南商丘古城外形酷似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05:04 大河网-河南日报
商丘古城遗址卫星图显示“外圆内方”,近似世遗标志。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 商丘古城遗址图。 文/图 本报记者汤传稷 近日,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讲师陈道山给本报新闻视点发来电子邮件,公布了他的最新研究发现:商丘古城的外形与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惊人的相似。 陈道山认为此研究发现一旦为世人公认,无疑将为商丘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添希望。 专家认为,相对于商丘古城自身厚重的文化内涵,陈道山的研究发现只是冰山一角。 以商丘古城的价值,其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完全可能,但狭窄的申遗通道使得商丘古城似乎又只能通过搭便车的方式入围。 即便如此,商丘古城恢复原貌工程之浩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都是“外圆内方” “商丘古城的形状与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的图形基本吻合,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巧合。”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讲师陈道山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他的研究发现。 陈道山对商丘古城的研究颇有时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商丘古城当中蕴含着许多独特的文化价值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商丘古城与世界文化遗产标志之间的相似关系即是其中之一。他将这一发现撰成《商丘古城:“世界遗产标志”城》一文发表在国内一家建筑杂志上。 陈道山认为,无论从表象符号的图形看,还是从表象符号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看,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的‘古铜钱币格局’”与“世界遗产标志”都如出一辙,因此完全可以把商丘古城称为“世界遗产标志”城。 现存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现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商丘古城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之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形如“‘古铜钱币’外圆内方”的独特格局。这与世界遗产标志的外圆内方基本一致。 据载,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古铜钱币”。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 陈道山认为,商丘古城的文化内涵与世界遗产标志的内涵也很接近。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官方解释,世界遗产标志的内涵是: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类技艺与灵感的创造,外围圆圈代表大自然的恩赐,两者密切关联,象征所有的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对全人类的遗产进行保护。同时也提醒人们: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及其本质要求就是要维持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陈道山说,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的‘古铜钱币格局’”的出现(公元1540年)要比“世界遗产标志”的出现(1978年)早上438年,米歇尔·奥利夫先生设计世界遗产标志的创意应该来自于古老的东方文明。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