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第一大佛
在彬县这块孕育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热土上,有帝喾元妃姜嫄、周祖公刘、汉相公孙贺、前秦王苻坚、五代后周王冯晖等墓冢。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唐大佛寺石窟、宋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20多处,馆藏文物上千件,特别是冯晖墓出土的彩绘浮雕砖、壁画等一大批文物为彬县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水帘洞花果山、石龙窝钟乳、侍郎池湖光等人文景观,使各地游客人流连忘返。
丝路明珠大佛寺
大佛寺是丝绸古道上的一颗璀璨的石刻艺术明珠,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原名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指挥下的豳州浅水原大战阵亡的将士祈福所建。因窟内造像高大雄伟,现称大佛寺。全寺共130孔洞窟,座落在绵延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其中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多尊,分五部分,即: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修行窟。大佛寺是祖国的珍贵文化遗产,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雄伟壮丽彬州塔
彬县开元寺塔,也称"彬塔"、"彬县塔",俗称"雷峰塔",在陕西省彬县城内西南角紫微山下,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属于北宋时期建筑,塔高47.84米,塔底宽14.70米,塔身呈八角形,分别面向八个方位。塔内净空宽为4.5米,170级转角楼梯盘旋而上,每层之间架以木质楼板,可出四面门洞观光。
黄土高坡王侯陵:公刘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人祖坟"。位于县城东40公里的龙高乡土陵村陵滩。墓丘高北高约50米,长1500米,宽500米,占地500余亩。此墓系周先公公刘陵墓,南控泾水,北枕丘陵,东西以连绵山岭为天然屏障,明清时有"周墓蟠龙"之称。墓前曾有公刘祠1座,己废,尚存明清及民国碑石6通。
名不虚传花果山
花果山石堡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彬县城西五公里处的城关镇水帘村,312国道从村边经过。南北朝时期,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这里留下佛像石窟群,号称"九曲十八洞"。明代吴承恩《西游记》问世以后,人们凭籍其地貌特征,将之附会于"西游记"故事,称此地为孙悟空故乡,并在此塑造西游人物,传诵西游故事。南北朝时期,当地民众在山崖面上开凿了许多石洞,以避兵匪。唐初,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为了庆祝升平,以祈有年,人们在九曲十八洞的周围凿出灯头大的石窝,其中可盛清油一碗,始有点灯山之俗,至明代更加发扬广大。每年元宵夜,点灯山仪式达到高潮,只见花果山上灯火通明,各穴灯火犹若连珠,灯光交相辉映、焰光熠熠,千穴流金,形似飞阁,依次构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轿顶、牌楼等图案,犹如云霞中的海市蜃楼一般,富有奇趣。展现出一幅国泰民安、万家祥和的锦绣图画,被称地方志誉为"明岨翬金"。现在,这一活动已成为当地群众庆贺岁顺年丰、祥和安乐的主要方式。
高原淡水湖——侍郎湖
侍郎湖位于彬县城南33公里的底店乡牛堡村,其水通入水帘河,再注入泾河。海拔1260米,原沟相对落差很大,由于山体滑坡堵塞水路形成天然聚湫,水面面积370亩,宛如一颗硕大的明珠闪耀在彬县南部山区中,是陕西较大的天然淡水湖。 该湖盛水期和枯水期变化不大。水深约13米最深处18米。 制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 植被覆盖率95%, 总库容166万立方米。1964年和1985年相继投放鱼种,目前已成为彬县较大的养鱼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