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营剧团老板唱一出戏曲兴衰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3:49  郑州晚报
民营剧团老板唱一出戏曲兴衰史(图)
王红丽

  从小喜欢听戏,18岁当主演,得过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离开戏台后,卖过盒饭,开过烤鸭店,最终又回到舞台上

  “赈灾义演?好的,我义不容辞。周日?哪天彩排?就演刘胡兰交党费那段吧?和现在的情况很符合……”采访王红丽时,梨园春栏目打电话约她义演,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王红丽很忙,记者约她整整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她不是在北京就是在深圳,不是在比赛就是在演出,这次逮住她,还是她回来照料生病的父亲。在小区一直找不到她住的楼,突然看到一个大型箱式货车上,有浓彩盛装的戏剧演出图,旁边写着“流动舞台”。不用说,王红丽一定住在附近,因为这个常年伴随她游走四方演出的流动舞台就在这里。

  晚报记者 辛晓青/文 马健/图

  从小就是“人来疯”

  “小时候要有‘梨园春’,我一定是小擂主”

  6岁以前,王红丽一直跟着姥姥住在开封。2岁开始,一听到京剧就搬小凳子坐在一边听,3岁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唱样板戏。说起自己与戏剧的渊源,王红丽说:“这都是天生的。”

  或许真的是遗传,她的父母都在省豫剧团工作,父亲做音乐设计、编剧,母亲是常香玉的徒弟,住在三团家属院,隔壁就是高洁(豫剧艺术家)家。后来上学回到郑州,她与院里的孩子们趴在台口、灯光楼看大人唱豫剧。

  “我当时特别投入,自己都没注意自己的表情会随着情节的喜怒哀乐而变化。团里的大人都说,这些孩子谁不当演员都行,就是红丽不当太可惜。”那时候的王红丽谁让表演就唱,一个人能不住气儿唱半个多小时,“唱完还问,哎,你们怎么不鼓掌啊。那时候我简直就是个‘人来疯’。”

  因为底子好,1979年,刚11岁的王红丽考上了洛阳艺校。“当时我唱《断桥》,自己唱得眼泪哗哗流,把评委都唱出泪来了。最后人家评委说,没见过这么‘张精’的考生”。

  18岁人称“小皇后”

  “没跑龙套穿把子,我进团就当上了主演”

  1985年毕业后,王红丽进入省豫剧二团。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从1984年开始,剧团组成小分队,“实际上就是承包,打破了以前的大锅饭,演员开始分等级。”王红丽说,当时她的父亲带队下去演出,一年就是几百场,收入非常高,小分队里很多人都是“万元户”。“我逢上了好机会,我来时,刚好一个主演生孩子,于是直接当上了主演。”

  有一次他们小分队去重庆演出,王红丽主演《春秋配》,因为演得太像豫剧皇后陈素真了,当地媒体在标题上称王红丽为“豫剧小皇后”。从那时起,“小皇后”这个名号就落在了王红丽的头上,那时她18岁。

  离开戏台“下海”

  “不让唱戏了,我卖烤鸭卖盒饭”

  1990年,剧团人事变革,开始实行全员聘用制,最终,团里没聘她,她离开了戏台。

  当时流行“下海”,“1991年在市体育场举行糖酒会,我看人多就去卖盒饭。”她说,“因为我是唱戏的,嗓子亮啊,又会吆喝,还有人过来说,买我的就因为我漂亮。”说到这里,王红丽哈哈大笑。

  因为爱吃,王红丽去南京旅游时发现,那里的盐水鸭、烤鸭很好吃。正想创业的王红丽在南京朋友的帮助下,在豫剧二团楼下开起烤鸭店,“我当时就想,既然创业,就选择和唱戏八竿子打不着的行当”。很快,她的烤鸭店开了三家分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