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化挑战为机遇 推动哈尔滨更好更快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04:03  哈尔滨日报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调整期,国家宏观政策出现重大转向,每个城市都面临机遇和挑战。哈尔滨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准机遇,化危机为转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哈尔滨一旦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经济复苏后将明显提升在全国的位势,将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11月29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了有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专家学者参加的哈尔滨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哈尔滨的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

  面临的风险和机遇

  毕吉耀:金融危机仍在继续蔓延。继次贷危机后,美国最近又出现信用卡危机,如次级贷款一样,信用卡债务美国也是证券化打包卖出去的。美国经济调整的空间很小,因为他们主要的资金来自资本市场的融资,而中国扩大内需是以国内巨大的储蓄作为支持,融资上空间巨大。从项目上看,美国基础设施也基本做完了,而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空间巨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很大。

  王一鸣:金融危机有一个传递过程,哈尔滨未来几个月可能遇到巨大冲击,经济存在着减速和“硬着陆”的风险。但也正因为存在冲击的时间差,可以较为从容地制定应对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并借助国家启动内需的机遇,调整思路,取得更好的发展。哈尔滨经济发展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原有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有待确立,中长期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朱文晖:这次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全球化的,是经济全球化遭遇的一次系统性风险,但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不论金融危机如何蔓延,世界不会回到各自为战的局面。中国对外开放还会继续,而且今天中国的站位、实力、话语权比1982年、1992年和1998年三次中国对外开放时条件都更好。这次调整过后中国会更强大。这次调整中哈尔滨存在着发展的新动力。香港最近就成立了“经济机遇委员会”,而不是“应对危机委员会”,他们把这次调整看成依托祖国,成为与纽约、伦敦并列的第三大世界金融中心的机遇。

  城市定位

  王一鸣:调整发展思路首先要解决城市发展定位问题。随着世界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中国全球战略的形成,哈尔滨“五个基地、一个中心、一个名城”的定位有必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适应新的国际大格局的变化、新的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化。哈尔滨城市定位要向东北亚商贸、金融和物流中心方向提升,建设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和冰雪旅游名城。

  马晓河:哈尔滨城市功能定位太多,必须树起一个城市的品牌。城市定位一定要集中,要有国际化、开创性的思维,目前城市定位的开放度不够、层次不高。哈尔滨应定位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心,这是最高的层面,下面可以有几个中心、几个基地做支撑,要把这个东北亚中心城市的品牌树立起来。

  城市规划布局

  马晓河:哈尔滨产业布局太乱,从空间布局上看,哈尔滨城市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被园区所包围。园区包围城市的局面在“十二五”规划中一定要调整,要为将来东北亚区域中心留下空间。调整要按产业链,产业群配置。哈尔滨产业布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产业园区要相对集中,按产业群布局,不能像现在这样过于分散、功能同构、相互竞争;二是产业园区要离水景远一点。哈尔滨城市依水而兴,在全国有如此水景条件的城市不多,城市有水则灵,无水则死,要参考重庆“两江四岸”布局思路,利用好松花江。

  袁喜禄:要扩散、更要集聚,集聚不仅是产业集群的问题,也是集聚人气的问题。哈尔滨目前的产业园区打造的方向不明确。比如都叫重工业园、轻工业园、高技术园,这是产业分类,不是集群分类,一定要将打造方向明确到集群层面。

  王一鸣:城市空间要重点向北拓展。现有城市发展偏重江南一隅,今后要北进北拓,拉开未来城市建设的骨架。一是以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先导,为两岸一体化创造条件,二是以松花江综合开放为龙头,打造沿江经济发展带。前三年重点拉开骨架,后七年打造江北新区。

  高国力:松花江的品牌号召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用好松花江这个品牌,使“虚品牌”向“实品牌”方向发展。建议以沿江开发为主线,带动全市布局调整,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要真正使松花江成为城市内河,沿江大建主题公园、滩岛、生态景观。金融服务区等现代服务业应向江边集聚。城市化方面要“两岸繁荣”,而不能“两城繁荣”,江北要充分借用江南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宜另搞一套。强化功能区的理念,提高城市发展效率。大的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分区)控制强度、资源环境;微观功能分区(区、县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不良竞争。

  城市发展战略

  袁喜禄:哈尔滨要进行大的战略谋划,这些年很多地区都是通过大的战略谋划取得了国家的认同,进入了国家战略。比如武汉城市圈、海峡西岸经济区、成渝产业带、北部湾战略等。哈尔滨要大发展,必须形成一种“激情发展模式”,要造势,要有激情。哈尔滨要发展,哈尔滨的战略必须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大战略的运作模式必须形成国家、省、市的一种共识,要激发投资热情,创造大发展的氛围。

  哈尔滨能上升到国家级的大战略谋划一定与俄罗斯有关。不要总是抱怨俄罗斯远东不发达,合作没多大潜力,北部湾地区一样不发达,但搞得轰轰烈烈。哈尔滨过去也打俄罗斯牌,但看不到支撑平台。比如可以成为大中华地区俄罗斯信息中心、比如可以成为企业运作俄罗斯问题的合作平台,但这些在哈尔滨都找不到。对俄合作还需要什么平台?一定要研究和规划出来。

  有了战略之后,经济发展的运作模式很重要,政府要成为重要的运作主体,同时要充分依托大公司的运作能力。对哈尔滨本地的大公司和来哈尔滨发展的大公司,一定要实行“襁褓式”服务。对外来的公司要这样做,对哈飞、哈药这些自己的公司更要这样做。

  马晓河:哈尔滨城市发展主要靠消费拉动,这是有问题的。一般而言,投资是快变量、消费是慢变量。在工业化中期,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是一个必然过程。日本这个过程走了17年,韩国走了20年,然后消费率才上升,这个转折点应在人均收入4000美元。我国目前这个过程只走了6至7年,在中国,发展快的城市,投资一定较高,这是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一定要做大投资,要创新和规划大项目,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总之,一定要激发投资热情。

  王一鸣:哈尔滨的出路在于开放、在于国际化、在于东北亚中心城市的形成。一般而言,提升城市位势的两条路线,一是内向型扩张路线,二是开放型发展路线。哈尔滨的发展一定是开放型发展路线为主,内向型拓展为开放型发展服务,没有外向型发展,内向拓展就不会有动力,规划得再好也没有产业支撑。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不仅是哈尔滨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和全省发展格局的需要。哈尔滨一定要千方百计拓展城市的腹地,整合后方空间,最大程度地吸纳、集聚全球的要素资源,提高国际化和开放度。

  朱文晖:哈尔滨是对俄的前沿,有人才储备,有基础。随着形势的变化,再过两年,中国与俄罗斯打交道会比现在更容易一些,哈尔滨要做好准备迎接中国与俄罗斯更深层次合作高潮的到来。现在我们要做“软”和“硬”两方面的储备工作。“软”的方面即文化、语言、教学等工作,形成软环境,确立哈尔滨在全国与俄罗斯打交道的龙头地位。这方面可以与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一些活动,仅有哈洽会是不够的。硬的方面便是对俄“大通道”、自由贸易区谈判等平台的建设。

  重大项目策划

  王一鸣:大项目要围绕发展战略进行策划。基础设施项目要有新突破。基本方向不在于城市内部而在于城市外部,为拓展腹地创造条件,最为重要的是拓展腹地的快速交通。要利用扩大内需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建设高速铁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创造路径,形成路径依赖。内部看,为哈尔滨城市空间拓展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构建江南江北的通道联系。拓展对外通道,特别是对俄快速通道十分重要,这是突破口。降低物流成本,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完善投资环境。

  高国力:哈尔滨要利用好国家4万亿投资向中西部倾斜的机遇,策划相应的重大项目,如松花江干支流防洪、农田水利、沿江道路等基础设施有许多的项目包装内容,要重点关注。

  产业发展

  王一鸣:哈尔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三条路线:一是重化工业,这是见效最快的路线,环境代价也大;二是高端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现代服务业。今后3年,还得发展重化工,立足于现代重化工,以及劳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今后5年,要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制造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今后7年,向现代服务业的方向推进,确立东北地区服务中心地位。哈尔滨未来要从产业基地建设转向商贸、金融和物流中心建设,构建东北的服务中心。要提升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不能复制深圳模式,做加工贸易,而是走农业工业化、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的路子。

  马晓河:哈尔滨产业发展与发达地区有所区别。要走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集中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制造业发展要坚持高端产业引领低端产业,低端产业为高端产业服务。向北依托俄罗斯的资源优势,发展深加工业;向南依托国内产业转移,发展自己的轻工业。

  解三明: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飞机配件、中型汽车等大型制造业。借助大庆石油以及全省煤炭资源优势,发展化工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冰雪产业、休闲产业。

  朱文晖:房地产还是要刺激的。房地产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哈尔滨房地产可以积极一些,不需要参照上海、北京,可参照沈阳、杭州和南京等城市做法。

  资金融通

  宋 立:融资是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政府融资不过于卖地、卖资产、卖项目未来收益、卖收费权等内容。要加快金融创新,支持城市建设和结构调整,可采取多种方法融资,如组建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扩大企业债券和融资债券发行、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民间创业投资发展基金、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发展信托等融资方式,健全资金信用体系、发展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股权融资环境不好,融资的重点要转向建设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服务于大项目)、建设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信托业务、鼓励并购等途径。要大力扶持担保行业发展。

  马晓河:一是完善创新金融体制,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要在农村金融方面下功夫,把城市周边及农村金融市场激活。二是要在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基础上,建立产业发展基金。

  汪文祥:首先,在贷款融资方面,除逐步完善银行贷款担保机构,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确保企业投资项目尤其是中小企业投资项目获得更多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外,应重点考虑各类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在严格防范和有效隔离风险的情况下,为各类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金筹措和运营创造条件。其次,在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在继续推进企业采取股份制改造、上市发行股票融资外,重点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再次,在利用市外资金方面,应切实加大对发达地区、发达城市招商引资力度;在利用外资方面,鉴于目前周边国家均为落后国家的情况,重点应放在利用国外政府援助贷款,进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融资方面,争取更多的国际资金支持。最后,应积极探索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创新型投融资工具的改革试点,为固定资产投资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和途径。

  打造强势政府

  丁云龙: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可能“找市长”比“找市场”更多一些。这样,我们必须对政府流程进行改造,打造一个强势的有活力的政府。

  王一鸣:战略制定过程比结果重要,通过战略制定统一思想。政府的战略、政策、战术要相结合,要有具体行动纲领。一届政府只能干有限的几件事。建议本届政府要做好重要的几件事,建设一批战略性工程。一是轨道交通建设,二是松花江综合开发,三是跨江工程建设(目前建设速度太慢),四是产业升级改造,五是开发区和新区建设。要推进大都市圈建设。构建一小时大都市圈,将8区10县融为一体,构建一批节点,内部快速通道连接。

  马晓河: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比如在人才引进上要走在黑龙江省的前面,引进改革之风,公务员可考虑在全国范围招聘。任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三流”,即人流、物流和资源流。哈尔滨有优势,“三流”要搞好了,哈尔滨是有希望的。

  朱文晖:哈尔滨具备大发展的实力,比如经济实力、资源实力、城市规模等,但主要是体制问题。这次能够迅速把项目推动起来,还是有希望的。

  与会专家名录

  王一鸣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常务副院长

  马晓河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

  朱文晖 香港凤凰卫视财经评论员

  袁喜禄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

  毕吉耀 国际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宋 立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康春昕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办公室副主任

  汪文祥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所长助理

  高国力 国土与地区研究所所长助理

  解三明 国家发改委经济所处长

  于冰冰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规划部部长

  丁云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