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患:建立反走私长效机制
近年来,镁砂走私致使我国菱镁矿资源遭到破坏性开采,国家税款大量流失,镁砂价格不断下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从2003年以来,大连海关查获百余起镁砂走私案,涉案镁砂98万吨,案值达人民币8亿元,极大打击了走私分子的嚣张气焰,使镁砂进出口秩序得到有效整治。
然而,由于走私分子越来越狡猾,类似此案采用的“假内贸”走私手法较之以前的惯用手段更为隐秘、狡诈,性质更为恶劣,一方面单靠哪一个部门难以独立办案,同时也暴露出了监管方面的漏洞。
在这起案件中,同一条船舶竟然配备了国内、国际两套航行手续,内贸船舶甚至能够脱离海事部门的监管视线变更航线。
据大连海关缉私局介绍,一些走私船舶在外国船籍社驻华机构办理了临时外国船籍(即所谓“方便旗”),利用临时外国船籍可在半年内进行国际运输,并可同时拥有国内船籍的政策漏洞,制作虚假租赁合同、防止油污计划、垃圾管理计划、防火控制图、保安计划等单证和证书,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对此,大连海关关长张志南提出,建立口岸部门反走私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已是当务之急。应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海关、商务、海事、公安、工商、边防、检验检疫和港务等多个部门,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通过口岸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信息印证以及联合执法等措施,消除口岸监管部门间的监管盲点,尽可能缩小监管边缘地带,不给走私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海关在实际监管中还发现,一些不法企业通过简单改变生产工艺、加入少量添加剂等办法,同时非法改变税号,使原本应归入镁砂项下的商品以非应证非应税商品出口,达到逃证逃税的目的。
由此可见,尽管国家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但对镁资源的管理政策还存在漏洞。因此,张志南建议,有关部门应联合起来进一步整合镁资源类商品的贸易规则,将其纳入资源保护的整体方案之中。
新闻背景:镁砂
新华网青岛11月27日电(记者徐冰)据青岛海关介绍,镁砂是轻烧镁粉、重烧镁砂、电熔镁、高纯镁砂、合成镁砂等镁制品的俗称,是菱镁矿经过煅烧生产出来的。
镁砂主要作为耐火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属于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菱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辽宁省现已探明的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93%,约占世界储量的25%。为保护矿产资源,我国自1994年开始,对镁砂出口实行有偿招标许可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