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书信:鸿雁传递真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18:18  大众网-齐鲁晚报
书信:鸿雁传递真情(组图)
上世纪90年代的包裹自动分拣处理生产线。

书信:鸿雁传递真情(组图)
书信

  “大学时代,我每天吃完午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宿舍信箱,去晚了信箱就是空的了,我就知道信可能被舍友拿走了。要从舍友手里赎回来,价格是不一样的:情书是一块钱的雪糕,家信是五毛钱的冰砖,朋友书信是两毛钱的冰棍。”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自己的大学岁月,李露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文/李克新 孙韩高 刘红杰 片/徐延春

  家书抵万金,情书最珍爱

  李露至今保留着当年的两百多封信,并根据情书、家信、朋友间的信函分类,用红色缎带扎成一摞一摞的。“自己说过的话,时间久了都会忘记,但这些信,清楚地记住了大学时代的情景,我经常会把这些信拿出来翻阅,重温那时的岁月。”

  李露告诉记者,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自己就清楚地记得语文老师对古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情化背诵和解释,蒙蒙眬眬理解了书信的特殊分量。

  “上了大学,想家的感觉就像毛毛雨,时常飘在脸上,永远落在心里。”学中文的李露简洁地讲述着那时对家信的企盼,“那时家里没有电话,我半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就是报平安,也盼望着家里的平安信,每次信一寄出,就开始算日子,眼巴巴地等着家里的来信。”

  李露坦言,大二开始和原来的高中同学,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开始谈恋爱了。“发电报讲究简明扼要、惜字如金,像王老虎抢亲般简单直接。但当时热恋期间卿卿我我,欲说还休绕圈子,简洁显然不适宜。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关键是运用得妙,存乎一心。于是,我俩每次都写上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情书,贴上邮票寄给对方。每一次拿到信都迫不及待地撕开,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再按照原样叠好,按时间顺序珍藏着。”

  “送信的”那时很“吃香”

  孙立泉,济南市经二路投递分局局长,1978年开始工作,曾当了十多年邮递员。

  “当年,我穿着一身绿衣服,大家都称呼我‘送信的’,大老远听到有人说‘送信的来了’,小区中好多人就会围过来问‘有我的吗?’拿到信的都会对我不断地说着‘谢谢’,更有很多人非要拉着我去家里喝口水再走。”孙立泉说,那时候没有电话、手机,更没有email,信件是老百姓最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了。

  “虽然收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大家都特别重视。那时人们住的都是单位宿舍,彼此之间很熟悉,去送信的时候,如果找老张,但老李看见了,会非常热心地将信接过去,说‘我捎给他就行了,你就不用跑了。’老李会特意把信给老张送上门去,而老张看见我时会郑重表示谢意。”孙立泉感慨,当时我们邮递员真是受到了不少关爱和保护。

  “我们送信的自行车都是‘凤凰’、‘永久’牌子的,质量好。在当时,自行车还是稀罕物,但我们的车子在街上不锁都没人偷。因为邮政的自行车都是定制的,外观一眼就能看出。无论什么人,只要不穿邮差服,光骑邮差车在路上走,公安人员见到是要查的。”孙立泉说。

  邮包比生命都重要

  白安强,经二路投递分局副局长,也是从投递员做起来的。

  白安强坦言,自己最伤心的事情,就是顶着烈日跑了好几里路送到收信人手中的信被当面扔掉。“我看不到收信人的惊喜,就会觉得自己的劳动好像没有什么价值一样,有些伤心。”

  白安强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信函减少了,但对投递员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济南“7·18”的时候,许多邮递员都在投送的路上,当时白安强也正在顺河街送信,水没到大腿,他推着自行车,把邮包用雨衣裹好,举过头顶,很多收信人见了都很感动。“其实,当时我们所有邮递员都是如此,邮包比生命都重要,这是所有邮递员上的第一课。”

  孙立泉回忆说,“1986年开始,海峡两岸寻亲的信件多起来,很多信件正面写着家乡的原地址,背面写上发信人离乡背井的经过、家里原来的状况,请投递员帮忙寻找。那时的投递员就到处打听、寻找,变单位的、换地址的、迁移的,难度很大,但都竭尽所能。像经二路、经四路,有很多老巷子都没有了,信封上的地址年轻的投递员找不到,就找老投递员,老投递员不知道,就找老住户。当年我们收到的感谢信不计其数。”

  孙立泉告诉记者,电信技术不断进步,邮政面临挑战,但无论世事变迁,邮政的责任依旧。今年3月份,南方冰灾的时候,很多小公司只能将业务交给邮局做,经二路邮局的业务量一下子激增75%。四川地震的时候,邮局又免费邮送寄往灾区的邮包,很多员工都连夜加班。“时代变了,邮政的责任心没有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