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刘慧 叶晖) 冬日的傍晚,在三门县海游镇后郭村的广场上,一支舞姿优美、步伐整齐的排舞表演队正在演出。走近一看,是一群农家妇女。满脸汗水的文化特派员许美娇告诉记者,眼下三门县14个乡镇的文化俱乐部里,活跃着53位文化特派员,她是其中的一员。
“许美娇的名气可大了,她是我们村的大红人!”一曲跳罢,记者被七嘴八舌的农妇所包围。村里的“舞蹈明星”叶秀芬透露,作为镇里的一名文化干部,除了派驻下谢村外,许美娇一人还兼任着达田村、前郭村、后郭村等邻近村的文化特派员。“从扭秧歌、打腰鼓,到太极拳、功夫扇,她什么都教,挺忙的。”
本着“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理念,今年以来,三门县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文化特派员”制度,引导本土文化人才以“驻点联村”的方式开展文化服务,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全县精心组建了一支由县、乡文体干部、各类文艺协会人员、学校艺术类教师,以及文化志愿者组成的不计报酬的“文化特派员”队伍。他们以一人联系指导一村的方式,开展驻村群众文化生活和文化资源调研工作,协助管理所驻村的文化俱乐部,组织和指导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娱乐活动。
今年49岁的林爱珍是三门县中医院的护士,工作之余,她坚持在海游镇蟠龙公园带领四邻八乡的百姓跳健身舞。跟着林爱珍跳舞的人说:“从刚开始的四五人,到眼下的二三百人,队伍越跳越庞大,人也越跳越精神。”六傲中学的教师林珂冰只有25岁,可这位时尚女孩,却与西渡村的大伯大妈们打得火热。她每周五从城里驾车来到村文化俱乐部,给老人们念书读报,唱歌跳舞,甚至指导村民怎样穿衣戴帽才更显年轻漂亮。
三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邵全建介绍,文化特派员同时又是调研员、教练员、管理员和组织员。他们不仅以身作则,深入各乡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指导活动,同时为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在各个派驻村挑选数名有专长且热心公益事业的文艺骨干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一批“文化示范户”和“民间艺术能人”。对一些偏远乡村和农村特困户,文化特派员尽力帮助他们实现5项基本保障:拥有一份常年性适合的读物、一件基本的视听设备、每月参加一次文化娱乐活动、每月观看一场电影、每季度看一场戏。同时,还动员各联系村广泛建立文化团队,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以农民“自创、自演、自乐”的方式,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