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青岛12月4日讯刘女士在城阳区某城市广场购买了一套楼房,近期即将交房。一周来,刘女士已经接到了三家装修公司的电话,有的邀请刘女士去听装修课,有的是想将刘女士的房子装修成装修公司的样板房……刘女士很奇怪:我的信息这些公司怎么知道。
4日,市民刘女士拨打本报热线反映,3日晚她又接到一家装修公司的电话,对方说是城阳某装修公司的业务员,他们的装修公司处于这一城市广场附近,得知刘女士家在这里购买了房子,所以想与刘女士商量是否可以将刘女士的房子装修后作为他们公司的样板房。因为省下部分广告费用,所以可以给刘女士打折。同时,做样板房的房子,装修质量肯定会很好。
据刘女士介绍,这已经是一周来她接到的第三个装修公司的电话。前两天还有青岛的一家装修公司打电话,说是得知刘女士在这处城市广场购买的楼房即将交房,想邀请刘女士到青岛市四方区某处听他们的装修课程,听完课后还有奖品,另外,如果找该装修公司装修房子可以有折扣。 “房子还没有交房,他们就往我们家里打电话,说是从朋友那打听到我们的购房信息。他们拨的是我家的固定电话,并且都知道我们家在这处城市广场购买了房子,不知道是谁泄露了我们的购房信息,以后不敢随便在外面留电话了。”刘女士说。
记者随后采访了这一城市广场项目的开发商,该公司销售部一名姓曾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部门已经接到部分业主的投诉,因为购房资料只有在销售部文员那才有,其他部门没有。他们已经在部门内部对员工进行了清查。另外,有人曾经向他们反映可能是银行或者其他一些与公司合作的单位将客户信息泄露出去,但这些单位拿到的是部分资料,所以目前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将投诉者的情况记录汇总,进行筛选,从而查出购房者的资料是从哪个环节流出的。
青岛市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隋思玉律师表示,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此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严禁经营者搜集与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信息。经营者对消费者的姓名、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庭情况、居住地址、身份特征、健康状况、收入及财产状况等信息负有保密义务,未经消费者或者其代理人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