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晋江十二月五日电 题:侨乡巨变三十年:“福建首富”晋江成中国县域现代化发展模本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国大陆各地的共性。而利用侨台优势闯出一条具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从贫困农业县到全国百强县(市)第六位的奇迹跨越,经济实力连续十六年保持福建首位,则是中国南方著名侨乡晋江这一县级市的特性。
“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对中国二千多个县(市)的发展,具有示范意义。”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丁伟志和汝信先生都这样认为。
中国大陆但凡称得上“侨乡”的地方,都曾是穷得养不活人的地方,“地瘠人贫”、“食不裹腹”迫使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谋生,晋江也不例外。一九七八年,晋江GDP只有一点四五亿元人民币,人均一百五十四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百零七元,仅为当时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八十;财政收入一千四百八十八万元,是个入不敷出,靠上级财政补助的贫穷县。
当中国的国门一打开,穷够了的晋江人就利用侨乡特有的“闲钱、闲人、闲房”,从家庭小作坊开始了草根工业的发端。历经十数年,晋江走出了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并称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其中晋江是唯一以县域经济形成的模式。
一九九二年,晋江撤县建市。又历经十五年,晋江已经由建立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阶段,升华到探索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新历史时期。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区域现代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论为:“晋江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已有新发展。专家称之为“晋江模式新发展”或“新晋江模式”,其内涵即在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事业现代化三个领域实现了县域现代化的成功探索,晋江已从一个贫困的农业大县转变成为基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先进地区,其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现代化标准。
二OO七年,晋江GDP达五百八十八点五一亿元,较一九七八年增长二百四十四倍,年均递增百分之二十点一;财政收入六十点三亿元。即便是遭遇三十年来最大困难的今年,一至十月份,该市已实现财政收入六十点二二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八。
“中国鞋都”、“中国体育产业基地”等十四项“国字号”荣誉;八十一枚中国弛名商标、二十四项中国名牌产品支撑的“品牌之都”;十二家上市企业、四十九家上市后备企业组成的“晋江板块”;闽率先实行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太多的晋江发展成果,见证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大陆实实在在的改变和好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