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记者杨超 郭淼)天气日趋寒冷,四川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是否能够平安过冬,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温家宝总理百忙之中多次重访灾区,更是表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群众、对灾后重建工作的高度关注。近日中央台记者在四川地震灾区调查采访时发现,灾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顺利展开。但也有个别地方和少数领导干部不顾实际、片面追求重建速度,致使好事走了样。
绵阳市要求在春节前,除了受灾最重的几个乡镇外,要确保受灾群众住进永久性住房过冬。为了按时、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少数乡镇干部不顾实际情况,全力督促农民购买建材,动工重建。不少村民反映,如果12月前不动工,就不能得到国家的建房补助,连五万元的贷款和宅基地都没有了。
记者:过了这个冬天再修,砖不就没那么贵了吗?
村民:是啊,但是过了今年就没有一万六了。我那个队就是这么说的。没有钱的,有钱的都赶紧回来了。有地基没地基的找个地赶紧下。
目前,灾区的建材价格一路疯长,建房成本翻了两番。价格上涨,市场供求关系是根本。据记者了解,如果建房周期适当延长,当地建材生产企业恢复产能,供需矛盾能得到缓解。然而在少数基层干部的再三催促下,很多外出务工的人都被叫了回来,有的甚至辞了工作赶在年前回家盖房。
村民:很多社员都不想修,又不行,又没有这一万六。
记者:谁跟你说没有一万六,就他们生产队长。他们我们也想明年再年建,他们说不行,我是女儿女婿是准备不回来,再打一年工挣点钱再建房,没有钱。
绵阳市提出,要保证没有一个受灾群众在帐篷中过冬。政策是好的,执行却变了样。一场大规模的拆帐篷行动正在绵阳灾区展开。很多村民一家六七口人,祖孙三代男女老少都挤在一间不足十二平米的过渡房里,睡觉都成问题。
记者:您拆完这些东西都放哪啊?有地方搁吗?
村民:没地方。6个人才12平米,5,6个人都没法居住,再有这么些东西,
记者:要求你什么时候拆完?
村民:今天必须拆完,今天是最后一天,必须拆,强制性的。
记者:什么叫强制性?
村民:就是不拆不行,你不拆他们就请人来拆。东西也留不下
帐篷拆了,上面的要求达到了,可是这些受灾群众面对记者的话筒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把好事做好。寒冬临近,加快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平安过冬,从国家领导人,到全国各族群众,人人关心。既然是好事大事,我们就应当尽全力去办好办扎实,让全国人民放心,让灾区群众满意。从刚才的记者采访中我们看到:在建材价格成倍涨价的背景下,不少受灾群众手中的重建资金正在缩水;少数干部一味追求速度的心态又进一步加剧了灾区建材市场的供需矛盾。百废待兴之时,决策要慎重,执行更要慎之又慎,灾后重建工作是否得力、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要群众说好。
灾后重建工作复杂而艰难,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5、12”大地震我们能直面灾难,灾后重建,我们也应当正视现实。相信我们地震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必定能充分估计困难,尊重实际,尊重规律,科学合理、和谐有效地安排灾后重建工作,在严冬到来之前给受灾群众送去及时的温暖。
详细报道请听中国之声稍后7点的《新闻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