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暖的腊八,温暖的施粥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4日06:12  大众网-大众日报

  

温暖的腊八,温暖的施粥文化
南京: 1月3日,人们在南京玄奘寺品尝腊八粥。当日是传统节日"腊八节",南京玄奘寺向市民提供用多种原料熬制的腊八粥,大批市民前来品粥祈福。
温暖的腊八,温暖的施粥文化
少林:1月3日上午,农历腊月初八,少林寺在山门前施粥。粥的主要原料为"五行豆",具有补中气、益脾胃等功效。
温暖的腊八,温暖的施粥文化
上海:1月3日,上海城隍庙豫园商城里的一家老字号药铺开煮几大锅腊八粥,给市民免费品尝。 □图片均为新华社发1月3日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人们总要熬上香浓的腊八粥,烹出入年的味道。而这一天,越来越多的城市重新出现了传统的施粥习俗,寺庙、药铺、老字号餐厅,纷纷捧出一份份温暖的腊八粥,施于路人、市民、游客。江西南昌、吉林长春等地的志愿者还将热腾腾的粥送到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的手上。

  诸多统计数字表明,腊月往往是一个各类案件多发的月份。固然一些家庭可以尽享喜悦,而另外一些家庭则可能“过年如过关”。正因为这种特殊社会心理背景,自古以来,人们特别注重在腊月的行善施德,帮助贫穷者度过严冬—— “腊八施粥”的普遍传统也正是这样形成的。“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回望近年来的腊八节,许多城市开始恢复“施粥”的传统,而且场面往往一年更比一年火爆,衣着光鲜的时尚男女于寒风中排长队,等着领取一碗腊八粥的热切景象,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

  今天的腊八施粥当然已没有多少实用功能了,它已变成象征性的仪式。但惟其变成了象征,它本来的意义才更加凸显。不再是一种真的慈善,却是一种慈善的演示与提醒,无言地告诉大家城中有贫者,能让别人分一杯羹,学会给别人一碗饭吃。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温暖了寒冬,而腊八节抚慰了城市。施粥场一时成为城市最公共的空间。红男绿女,民工阿婆,众人停下步子,手拿大碗,站在冬日的阳光下排队领粥。这才是邻里,这才是生活。

  当古老的传统回到城市,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城市。

  (本报综合)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