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49,我的解放时刻]沈阳解放一周内城市恢复运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02:16  燕赵都市报

  

[1949,我的解放时刻]沈阳解放一周内城市恢复运转

  1948年,花车在沈阳街头庆祝解放。

  辽沈晚报记者 杨军 文/图

  访谈人物

  

[1949,我的解放时刻]沈阳解放一周内城市恢复运转

  ▲张德成

  1949年10月1日清晨,天刚刚放亮,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

  在位于沈阳市的东北行政委员会驻地(现辽宁省政府院内),当时东北行政委员会的部分领导和办公厅全体工作人员100余人正在升国旗。

  现已年过八旬的离休干部张德成正是当年升旗的旗手,那天,五星红旗伴随着100多人演唱的《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上旗杆顶部。

  从1948年11月2日作为首批进入沈阳的解放军,到1949年10月1日升起沈阳的第一面国旗,张德成见证了沈阳这座东北重镇的解放与复苏。

  ■大水塔像沈阳的“招牌”

  1948年11月2日,张德成随部队进入沈阳,那一天正是沈阳解放的日子。张德成当时在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军官教导团组织科,负责与战友一同接收国民党团职以上俘虏。

  那时候,战斗部队率先进入沈阳,张德成所在的部队必须紧跟战斗部队向沈阳进发,因为战斗部队的俘虏都要移交给相应的接收单位。张德成所在部队是从当年的东大营(现沈阳炮兵学院)进入沈阳的。

  1948年11月2日,张德成跟许多战友一样,第一次见识了沈阳的“大”。沈阳是东北第一大城市,早在日本投降前,市内中型以上的工厂近1000家,包括机械、器具、纺织、金属工业、化学、玻璃、食品、造纸、印刷、烟草等轻重工业。以兵工厂、机车厂、机器厂等为代表的“八大厂”,不仅是整个东北、甚至也是全中国的战略命脉。7万人的产业工人规模,加上原有的工业、交通基础,让沈阳的接收模式对于日后接管城市都具有标本意义。

  张德成的战友们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方和东北的乡村,沈阳是他们第一次来,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小河沿地区的水塔。“那个水塔啊,当时看着老大了,附近没有太高的房子,小河沿水塔就好像是沈阳的‘招牌’,我们一看见它就知道,这是真的进城了!”

  11月2日那天,水塔只是在外观上让张德成他们见识了沈阳的“大”,可这座沈阳的“招牌”当时并没有发挥功用,那时候沈阳全城的自来水都停了,以至于为了省水,沈阳军管会给入城人员下达的第一个通知,竟然是所有人员不得使用驻地的抽水马桶。

  ■进城的战士睡在街上

  随部队进入沈阳后,张德成要和战友辗转多处接收俘虏,这些俘虏的级别从团职一直到将官,廖耀湘也在其中。

  资料记载,进入沈阳城的部队有30万人。白天,几乎所有的部队都在忙碌着,而到了夜晚,成队成队的战士为了不给百姓添麻烦,露宿街头,能够住进厂房的少数部队,已经是相当幸运,因为11月的沈阳已经相当冷了。

  1948年11月2日,沈阳地区的地面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不过,晚间的时候,在沈阳南站(现沈阳站)的上空,还会有敌机飞过,甚至还会出现敌机投弹情况。

  其实,这是敌机在向沈阳站内投弹,炸弹的目标是火车站里的国民党军溃败时遗留下的巨量弹药,如果遗留下的这些弹药为我军所用,将对关内战场给予重大支持,而它们一旦被炸毁,半个沈阳城都可能被毁掉。

  最终,我军成功地找到并疏散了那批弹药。

  ■民心向背决定军事成败

  对于在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失败,俘虏中的“大官”开始时只承认是“指挥失当”,几件事让他们重新认识到失败的根源。

  在解放军官教导团,张德成负责俘虏的队列、编制等工作。“对于俘虏,我们从来不打骂,他们随身的财物,像金表、戒指、小元宝这些东西,我们都会登记后代为保管,日后他们出去的时候都会按照登记发还,私人财物一样不少。”

  在伙食方面,俘虏中包括将官在内的“高级队”经常可以吃到细粮,一般每餐也有几个像样的菜肴,最少会有一个汤菜和一个带肉的炒菜。

  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1948年的沈阳,粮食严重歉收,有资料显示沈阳周边的一些粮食产区,高粱甚至颗粒无收。

  刚解放的时候,沈阳调集了所有能够调度的汽车抢运粮食进城,每天有3000到5000辆大车投入其中。除了调集物资,公布靠近沈阳的解放区的物价,也成为稳定市场的一项重要措施,沈阳军管会还公布了沈阳一些商业企业的货物买卖价格,这让商人们心里对物价有了数。

  当俘虏的“大官”们坚持称失败在于指挥失当时,解放军给他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当解放军向普通百姓打听国民党军去向的时候,百姓们不仅会把对方的人数、装备情况和行进方向全部告诉解放军,一些村民还主动给解放军带路。相反,国民党军在向百姓询问解放军人数、动向时,百姓们几乎一致回答“不知道”。

  这样强烈的反差,让俘虏们哑口无言。

  ■城内公用设施一周内全面恢复

  张德成在沈阳接收俘虏的日子,对这座城市街头的建筑比较留意,当时沈阳大部分是平房,记忆中比较深刻的“高楼”只有当时的电话局和现在的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2号(现辽宁省政府部分单位驻在地)和辽宁省政府大院。

  市区和近郊没有经过激烈战斗,这或许是沈阳的历史幸运,它的好处在随后的几日内便显现了出来。沈阳的公共设施在接访后的一个星期内,奇迹般地恢复起来。

  最先恢复的是全城的电灯和电话应该是11月3日下午,这与沈阳解放仅隔了一天。自来水恢复通水也在此后的几日陆续解决,到了11月5日,邮电在全东北开通。11月6日,张德成和战友们在沈阳街头看到了电车,这意味着沈阳这座当时全国电车线网最密集的城市,恢复了公共交通系统。

  沈阳市内公用设施恢复的同时,沈阳与外界连接的铁路设施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敌人为了破坏沈阳的铁路,曾经在沈阳通往外界的很多铁路道岔下面埋放了地雷,一些蒸汽机车里也被放入了炸弹。解放军的工兵只能一个道岔、一个道岔地排雷排险,同时还要修复因战争而损毁的铁路。

  沈阳堪称东北的交通枢纽,铁路的恢复不仅关系着外界的物资能否运进沈阳,也关系着沈阳及位于东北的我军军事力量能否经铁路挥师入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点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战局。

  资料显示,到11月3日,沈阳通往铁岭的铁路已抢通。随后不久,陆续修通的铁路包括哈尔滨到沈阳的线路,锦州到沈阳西的机车车辆也正式恢复运转,铁路一直恢复到山海关。铁路的顺利恢复,保证了此后平津战役的军运任务。

  ■首长专列挂在客车最后面

  沈阳解放几个月后,张德成患上了肾小球肾炎,他不得不申请转业,离开了心爱的部队。他转业后被安排到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人民政府前身)办公厅工作,成为一名行政处管理科的干事,在这里他有幸见证了更多的历史细节。

  日常工作中,张德成负责东北行政委员会机关的水、电设施管理,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以上级首长出行时,张德成则承担生活秘书的工作。

  “那时候整个沈阳的汽车非常少,整个东北局、东北军区、东北行政委员会机关的小车大约也就100辆吧,整个车辆的管理非常严格,那时候公车就是公车,根本不可能‘公车私用’。”张德成由于在领导身边工作,对当时的公物管理非常清楚。

  东北行政委员会实际上管辖着整个东北地区的行政事务。幅员辽阔的东北大地,当年首长去各地检查工作,只能靠铁路。

  即便是在今天,很多乘客都不愿意坐在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人们的普遍感觉是没有前面的舒服,列车跑起来,车尾总会有严重的摇晃感。然而,在60年前,东北行政委员会的首长乘坐火车前往各地视察,却专门选择车尾这个整个列车最不舒服的地方。

  那时候,有一种公务列车,实际上就是一节车厢,首长外出时坐进车厢,里面还有很多公务人员。出行时,铁路局的专运科要将这节公务车厢加挂在普通客运列车的最后面,公务旅行就这样开始了。

  既然是公务出行,车厢里还是东北地区的首长,为什么不选择更舒适些的位置呢?

  张德成谈到这里,露出非常崇敬的神情。原来这个规矩是当年的领导们自己定下的,公务车厢挂在列车的最后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普通乘客的打扰,公务车厢到达某一站点要停留较长时间,也只需要摘下最后的车厢,并不会影响整列火车的开行。“等到公务车要走了,再挂在其他列车的最后面,领导们说晃不要紧,只要不打扰群众就行。”

  ■节俭渗透沈阳机体

  张德成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工作时,他所在的行政处负责行政事务的管理,包括房产的分配、汽车的使用、水电设备等事务。

  “节俭这条,咱们的部队和政府,啥时候都没丢过。”老人回忆,当年机关曾经明确规定,绝对不允许自来水长流水,出入关灯这些要求都是最为基本的工作准则。水暖工人被要求24小时随叫随到,原因之一就是防止相关设备发生故障造成浪费。

  在沈阳市的接收层面上,这种节俭理念也渗透进城市的机体。张德成由于工作关系,曾经接触到教育、医院、公安等多个系统,“当时差不多所有的公共设施,都是在接收的原址恢复。”张德成说。

  张德成回忆说,沈阳解放后最早的警察没有单独的制服,继续穿用解放军的军装,不过会是在胳膊上面加上警察的标记以示区别。

  “原来的公用设施地址,群众都熟悉了,有些建筑都还可以用,接管城市以后,既要节俭又要方便群众……”张德成说。

  ■特别提示

  下一解放城市:天津

  解放时间:1949年1月14日

  接力报纸:今晚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