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你可能不知道的“解放碑”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6日02:25  华龙网-重庆晚报

  

你可能不知道的“解放碑”内幕

  本期讲述:党史专家周永林

  

你可能不知道的“解放碑”内幕

  1940年建成的精神堡垒

  

你可能不知道的“解放碑”内幕

  1947年的抗战胜利纪功碑

  

你可能不知道的“解放碑”内幕

  1950年国庆之夜的人民解放纪念碑

  

你可能不知道的“解放碑”内幕

  国民政府建“抗战胜利纪功碑”的请示

  

你可能不知道的“解放碑”内幕

  西南军政委员会对“人民解放纪念碑”的批复

  

你可能不知道的“解放碑”内幕

  刘伯承题词

  一个举世瞩目的盛大节日,正一天天向我们走近。

  在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重庆解放60周年之际,本报与市委党史办、红岩春秋杂志、市档案馆今起开设“纪念重庆解放60周年”专栏,挖掘珍贵档案,采访当事人,追溯当年历史,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以纪念那个伟大的时刻。

  抗战胜利后,现解放碑原址曾准备修建蒋介石全身铜像,蒋批复“不可行”;后改建“抗战胜利纪功碑”。事实上,“解放碑”的历史可追溯到“国民精神”和“精神堡垒”。它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纪念中国人民解放的纪念碑

  入档理由》》

  作为从“精神堡垒”到解放碑的见证者,我市资深党史专家、1936年参加革命的周永林,目睹了解放碑的沧桑变迁,对本报记者讲述了他的亲历。本报在党史专家的帮助下,找到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解开了解放碑变迁的历史内幕。

  解放碑作为重庆的象征,人们已耳熟能详。它的前身是“精神堡垒”和“抗战胜利纪功碑”。但也许你不知道,当年它建设的由来以及它于1950年被改为“人民解放纪念碑”,是有着一段深刻历史内涵的。当年西南军政委员会既没将它定名为“西南解放纪念碑”,也没定名为“重庆解放纪念碑”,而定名“人民解放纪念碑”,是有深刻寓意的——它不仅仅指重庆或西南的解放,更指全中国人民的解放,因此,它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纪念解放的纪念碑。

  建碑前奏

  从“国民精神”到“精神堡垒”

  1939年5月1日,我起了个大早,准备去国民政府军委会行营广场(今解放西路重庆日报门前)参加“宣誓大会”。那年我19岁,在佛图关巴县县立三里职业学校读书,“承蒙指派”,与100名同学装扮成地道的农民,为此,当局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套行头:一套油绿色布制服,要求挽起长袖,卷起裤腿,脚穿一双草鞋,再背一个斗笠。经这番打扮,“重庆农民代表”就包装成功了。

  原来,国民政府于当年掀起“国民精神总动员”高潮,定于5月1日在国统区的重庆、成都、贵阳、桂林、兰州、昆明、吉安等地同时举行宣誓大会,在重庆参加宣誓的有党、政、军、青、农、工、商、妇共八个界别,各派代表100人。所谓“国民精神总动员”,其实质是国民党坚持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信条,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军事第一,胜利第一”为目标,以政令、军令统一为旗帜,以此来达到反共、限共的目的。

  记得那天下午,装扮成农民的我们早早赶到行营广场,等待开会。

  大会会场“布置得像教堂一样庄严肃穆”(次日《大公报》语),背景是礼堂的尖顶,上面镶嵌着国民党党徽,房顶竖立蒋介石戎装佩剑巨幅半身像,广场中央设置了高大的火塔,塔身用玻璃搭成,共分三级。

  夜幕降临,大会开始。聚光灯直射会场,如同白昼。军乐声中,所有聚光灯又齐齐转向主席台,只见蒋介石等已齐齐整整地站在台上。当天的会议由新生活运动总干事黄仁霖任司仪,首先为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默哀,接着是献金,然后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宣读训词,最后由蒋介石带领全场人员宣誓。这时火塔顶端光焰四射,各队派代表3人上塔引火,分别传给所属界别同仁点燃火炬,然后以队为单位,反复齐唱《国民公约宣誓歌》、《领袖歌》和《抗战到底歌》,并在场内就地游行。

  会后,当局为强化“国民精神”,决定在市区繁华地段的都邮街与小梁子的十字路口(现解放碑广场),建造“精神堡垒”一座,以资纪念。精神堡垒于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落成,为木质结构,外涂水泥,面临民族路一边,题有“精神堡垒”四个大字(图一)。由于它是用木板钉制,经日晒雨淋,水泥脱落,木板慢慢腐坏,最后全部倒塌。于是,当局立上一根旗杆,悬挂国旗,以至抗战后期来重庆的人,对为什么把一根孤零零的旗杆叫做“堡垒”很不理解,反遭诟病。

  蒋介石不同意给自己塑像

  改建抗战胜利纪功碑

  1945年8月,抗战胜利。

  我根据市档案馆解密的资料查证,当时重庆市参议会提出:“主席蒋公领导抗战劳苦功高”,提请市政府分别为蒋介石塑像、立碑、建筑朝天公园、修建两江铁桥等,以资隆重纪念(图四)。随后,市参议会经与市工务局商议,正式确定为四项:一是在都邮街广场塑蒋介石全身铜像(即精神堡垒原址),二是在佛图关建抗战纪功碑,三是将南岸黄山改为“中正山”,四是在朝天门建筑两江大铁桥。

  蒋介石对此逐一批示,对在都邮街塑铜像一事,他批示“不可行”;对在佛图关建纪功碑一事,他批示“可办”(后改建在精神堡垒处);对将黄山改为“中正山”,他批示“不必”;对建筑两江铁桥一事,他批示“以林森命名为宜”。

  于是建设纪功碑的事宜正式提上日程。纪功碑由国民政府都市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宾勋、专门委员刘达仁主持,建筑师黎伦杰设计,工程由天府营造厂中标承造。1946年10月31日(蒋介石59岁生日)时,在市长张笃伦主持下,纪功碑奠基开工,1947年10月10日“双十”节时,纪功碑竣工落成,共耗资2.02亿元(旧币)(图二)。

  纪功碑为八面塔形建筑,分碑台、碑座、碑身及瞭望台。碑台直径20米,台高1.6米,台阶有花圃。碑座由8根青石砌结护柱组成,上有石碑8面,采用北碚出产的上等峡石,石碑嵌于碑座外面,分别镌刻有: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撰写的《抗战胜利纪功碑铭》及张群撰写的记述重庆对抗战贡献的文章等。

  碑身高24米,直径4米,外为八角形。朝民族路方向,刻有“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大字,由市长张笃伦题写。内部为圆形,有悬臂旋梯140步,直升至顶部瞭望台。沿旋梯设抗战胜利走廊,廊上挂抗战英雄、伟大战绩及日本投降等油画,下则嵌藏各省市赠送之纪念碑石、社会名流题赠之石碑等。

  瞭望台直径4.5米,可容20人登临游览,台顶设风向仪、风速仪、指北针等测候仪器,顶悬警钟一座,以备全市集会及报警之用。碑顶还有8根水银太阳灯环绕,一到夜间光彩照人。

  我记得当年《申报》曾称,这是“唯一具有伟大历史纪念性的抗战胜利纪功碑”。

  刘伯承题词

  “人民解放纪念碑”有深刻含义

  重庆解放后,根据全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提案,1950年3月2日,重庆市军管会、市人民政府请示西南军政委员会要求批准更名“纪功碑”;6月29日,市公安局向市政府报呈送关于《新拟更改街巷名称一览表》报告,报告由市长陈锡联、副市长曹荻秋于7月5日联合签署发布,其中有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为解放碑”的要求。1950年9月18日,市长陈锡联等正式向西南军政委员会请示:抗战胜利纪功碑“究应改为‘西南解放纪念碑’抑或‘重庆解放纪念碑’”?后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核准,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图五)。

  1950年10月9日,市政府请示西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转呈刘(伯承)主席赐题,以示纪念”。不久,刘伯承亲笔题写了“人民解放纪念碑”和“刘伯承敬题一九五零年首届国庆节日”两张字幅,均为竖写(图六)。1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函复重庆市人民政府并转交了刘伯承题字。

  至此,碑名更改一事结束。这是新中国代替旧中国的胜利标志(图三)。

  我认为,现在有些人想将解放碑恢复为原名,这事得慎重。毕竟,当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定名“人民解放纪念碑”,刘伯承将题写碑名的时间特意定在1950年首届国庆节是有深刻寓意的:“人民解放纪念碑”是相对于“抗战胜利纪功碑”而言的,它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的纪念碑,也是对全中国解放的最好纪念,因此它不能轻易更名!

  记者 张卫 杨娟 毕克/文·图整理

  ■记者 张卫 杨娟

  毕克/文·图整理

  网络编辑:甘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