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机会和信心送给他们

  ■本报记者刘星实习生谢敏昨(29)日,由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联手打造的提供万余岗位的招聘会上,穿着横条T恤的李朝一家一家地认真看着。各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曾经是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的他因家庭条件不好,很想早点找到工作,一大早就来到招聘会现场。

  当天,在那些挤招聘会、投递简历的大学生中,像李朝这样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学生成为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群体———与其他人相比,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家庭压力大求职更急迫

  李朝毕业于成都大学英语

  专业。虽然还没找到正式的工作,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份兼职:做笔译,每千字50元。“我的一个活儿是翻译5000字,刚翻译好,现在又接到了第二个活儿,5万字。”

  “相对于其他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我们在求职时可能更迫切,压力也更大。”来自巴中的李朝坦言,“父母为供我读书已经倾其所有,我必须快点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尽快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与李朝有同样想法的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在大学毕业生中占有一定比例。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的康静学的是旅游英语专业,她希望做文员、行政等方面的工作,月薪1500元左右,她就比较满意了。“去过很多大型招聘会,简历也投了不少,但基本无回音,如果在成都实在找不到,我就去二级城市了。”

  组织来帮扶就业有信心

  面对还未就业的现实,家庭困难的大学生们也在总结得失。

  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杨敏坦言,大学4年基本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本打算以较强的专业实力来实现就业,但一应试才知道,前来招聘的公司除了对专业有要求外,更看重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期间只想着父母养我不容易,专业成绩一定要优秀。

  但这也让我在交际方面锻炼太少,沟通能力比有些同学要差些,在面试官面前甚至不敢大声说话。”她说。

  “家庭困难的孩子通常更能吃苦,但也可能忽略日常社交能力的培养,这在求职中是很重要的。”在成都一招聘网站任主管的蒲旭表示,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激发潜能,更自信地应对竞争。

  “面对求职大潮,必须激发他们的信心,而信心来自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正是省工青妇组织在帮扶大学生就业方面形成的共识。此次招聘会上,除为这些家庭困难的学子提供岗位外,还专门安排就业专家为广大应聘同学提供信息查询、相关法律咨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青年学子创业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提升他们的应聘素质。

  “重点抓好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界更大程度的支持、更大范围的参与。”现场专家建议。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