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厦门60年:“文革”中被改的街区名复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1日06:37  台海网

  

厦门60年:“文革”中被改的街区名复原

  

厦门60年:“文革”中被改的街区名复原

  人证 范寿春 82岁

  1979年10月1日,“文化大革命”中被改名的区街恢复原名。虽然时隔30年,但对这一件事,今年82岁高龄的范寿春老人仍记忆犹新。“文革”期间,大部分路名改了。

  范寿春是厦门市地名研究会的理事,对地名颇有研究。在他的印象中,解放后,厦门的路名很少有变化,但“文革”期间是个例外。

  物证

  

  1980年,厦门第一本《厦门市地名录》出版。

  路名大多被改 外地亲友寄信麻烦

  “‘文革’时,全乱了,很多路名都改了,当时路名是被当做破‘四旧’的内容之一。”范寿春清楚地记得,1966年8月30日,厦门相当大一部分的路名、区名改名字了,如中山路改成了东方红路,思明西路、思明南路、思明北路依次改成了红卫兵西路、南路和北路,大同路改成了人民路,开元路改成了解放路等。

  “路名一改,路牌全变了,居委会的名字也变了,紧接着所有门牌全变了。”范寿春说,最初的门牌、路牌都是蓝底白字,可在“文革”期间,全成了红底白字,到处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当时,范寿春在报社当记者。他记得,当时不仅路名变了,还有很多路并成了一条路。如他当时所住的镇邦路,与水仙路、人和路、开禾路一起并成了一条路:向阳北路。

  “我当时所住的镇邦路比较短,门牌号只有1到50号,我所住的是镇邦路32号。可是变成向阳北路后,门牌号老长,变成了向阳北路365号。”

  范寿春说,路名的变化,给当时的通信带来很大的麻烦,通信全乱了。一些省外、海外的亲戚朋友写信来,都按原来的地址写,邮递员要专门一一与原来的地名核对,很难查。

  

  “文革”后恢复旧名 整整花了十个月

  1979年10月1日,“文化大革命”中被改名的区街恢复原名。范寿春记得,当时政府还特意贴了公告,告知市民改区街名一事。此外,门牌号、路牌也从“文革”期间的红底白字变成了原来的蓝底白字。

  这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范寿春说,恢复原名,要一一找“文革”期间的路名、门牌号核对,比如说向阳北路365号等于原来的镇邦路32号,要一一核对。

  路名改回来,但麻烦也来了。“毕竟‘文革’期间的这些路名都使用了十几年,大家已经习惯了。省外、海外的亲戚寄信来,新邮递员只知道向阳北路,不知镇邦路,又要一一核对。”范寿春说,路名改变不仅给民间通信增加麻烦,给贸易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如中山路上那么多家店,平时货物的进出,也要一一核对路名。

  在范寿春看来,地名、路名最好不要变化,一变化,会给市民的生活、通信带来很大麻烦。当然有些路名、地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必须的。但是,“文革”期间的变化,是人为的变化,是不该有的变化。

  据 《厦门市志》记载,1979年12月13日,厦门首次开展地名普查,翌年10月完成。1980年,厦门市第一本地名录 《厦门市地名录》出版。在范寿春家里,范老向记者展示了这本页面已经发黄的地名录。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