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GDC展是个什么展?“丽字辈”是指谁和谁?奥巴马和罗斯福有何关联? 答出以上问题的人请举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2日06:17  南方都市报

  

GDC展是个什么展?“丽字辈”是指谁和谁?奥巴马和罗斯福有何关联?
◎ 任课老师:黄集伟,作家、语词收藏人

  

GDC展是个什么展?“丽字辈”是指谁和谁?奥巴马和罗斯福有何关联?
◎任课老师: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学博士

  

GDC展是个什么展?“丽字辈”是指谁和谁?奥巴马和罗斯福有何关联?
◎任课老师:姜萌,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

  

GDC展是个什么展?“丽字辈”是指谁和谁?奥巴马和罗斯福有何关联?
2011年大运会的街头宣传画。资料图片

  

GDC展是个什么展?“丽字辈”是指谁和谁?奥巴马和罗斯福有何关联?
◎ 任课老师:张达利,深圳市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主席

  你知道“车震”吗?《马桥词典》总看过吧?据统计,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常闹的笑话主要源于语文和历史知识的缺陷,以及被无处不在的审美陷阱打回原形。语言、文学、历史、审美,说起来是生活里的熟面孔,一旦深入到具体常识,你会不会总被认知的无力感所包围?

  如果经常出现上述症状,那么你该立刻警醒,必须得做点什么以挽救言语无味、面目可憎、难于交流、人际寥落的高危形象。

  审美课

  在深圳,低俗和抄袭元素满街飞

  ◎任课老师:张达利,深圳市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主席

  如果你常常在猫扑网站的小白区晃悠,一定会发觉审美能力的无比重要。无数发照片求鉴定个人长相和衣着的ID被尖酸的刻薄的口水袭击到弃“楼”而逃,让你不得不生出“明知不好看,何必来献丑”的感慨。

  审美这种能力,往大了说,可以上升到艺术欣赏能力、美学品鉴水平等过于高端的个人修养层面,但落地生活,却是决定一个人会不会搭配衣着、会不会打理个人形象、如何营造有质感的生活环境等细碎无比但样样必要的基本素质。现实生活中审美能力低下引发的灾难,不是被口水淹没,而是被眼神杀死。

  偏偏深圳设计师张达利说了,中国整体的审美教育非常落后,除了专业的艺术教育设有审美课外,其他院校几乎没有美育课,美术史的教育极度匮乏,大部分院校毕业生与审美训练无缘。“这也导致了城市里充斥了太多的视觉污染,难看的建筑、海报和衣着打扮,很多企业老板,有钱有地位,审美品味却非常之低,企业知名度不小,就是没法建立起相匹配的美誉度。”

  审美能力的整体低迷还导致了低俗、抄袭行为的广泛流行,“以深圳平面设计为例,国际评委们看到深圳设计师的作品都觉得很好,结果一走上深圳街头,感觉完全变了一重天,低俗和抄袭元素满街飞。”张达利说。

  ■你必须关注的审美杂志

  《青年视觉》和《新视线》看它们提升你的流行品位

  都是综合介绍国际优秀艺术、设计、时尚事件和作品的书籍,包括国际顶级时装及饰品趋势,最新时尚观点、风格的设计和影像,国际时尚艺术大师和新锐及其经典、前卫、个性的时尚作品,与时尚相关的生活方式和流行品位等等。

  ■你必须关注的审美事件

  GDC2009(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可从中收获前卫的视觉审美

  融合了国内顶尖平面设计师的大型设计活动,今年的活动还突破了平面设计的限制,邀请诸多建筑设计师、艺术家参与其中。活动自7月启动,每月推出G D C SH O W,定期与公众分享设计理念。年底还将推出设计作品展,公众可从中收获时下前卫的视觉审美。

  世博会全球最高水平的审美元素都在

  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一定得关注。它就是个时尚文化大party,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审美元素、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和生活方式都会在世博会上一一呈现。每届世博会的审美意义比奥运会的影响更大,它体现国际流行的审美价值核心。

  ■你必须关注的审美标志

  库哈斯、贝聿铭、安藤忠雄就是他们引领建筑设计的风向

  尽管公众对他们的设计作品未必全盘欣赏,但毫无疑问,他们是国际顶尖的建筑设计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风格和体系,引领建筑设计的风向。

  他们的作品充满时代的质感,呈现出前卫设计理念与高度审美情趣近乎完美的统一。

  2011年大运会平面标志它们将与深圳人朝夕相伴

  尽管与国外的优秀设计比尚存差距,但在国内的运动赛事中可称得上一流的平面设计作品,又与深圳人朝夕相伴,是一本近距离提升审美知识的教科书。大运会的平面标志专注于体现城市的青春活力形象,彩色圆点构建出时尚、跳跃的精神内核。

  “例外”和时装设计师马可她提供了时装审美的另一种可能

  马可提供了时装审美的另一种可能,她提倡简洁、大方、流畅的线条,在相对单调的中性色系中创造出花样百出的时尚,她用自然来对抗现代文明。

  深圳也有她的“例外”店面,都是请香港设计师来做平面表现,是提升审美的好课堂。

  语言课

  知道更多新词才跟得上时代?

  ◎任课老师:黄集伟,作家、语词收藏人

  从最早的MM、菜鸟、BT开始,网络语言以先行者的姿态鼓动着整个社会投入到探索字词组合、拆分、解构、重塑等各种可能性的狂热运动中去,媒体们则正儿八经地为此展开了深度思考,“某某年度十大关键词”、“年度语录”的推出似乎又在法理上支持了诸众狂欢的结果,造词、刷新词库、使用新语言对话已经成为当下的流行时尚,不经意间坐在了辨别个人是in还是out、是有深度还是浅层化的评委席上。

  “雷”、“囧”、“山寨”、“被就业”……如果你现在还不明白这些基础性的新词,被当成外星人也不是不可能,我们是一个星球的吗,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吗?当然,对都市白领人群而言,仅仅了解和掌握上述新词不过是入门水平,过度使用还可能成为幼稚化的表现———新词大多由现代社会某个事件或语境异化而来,其更新速度以周计算,涉及范围辐射全国,假若不时时更新词库、潜心钻研词源及应用规律,奶声奶气地使用已经发了霉的“雷”、“囧”,完全掩饰不住你那“啥也不知道”的虚弱本质。语词研究者黄集伟说,要用探索新概念、新物种的精神去学用新词,“交流时对得上,至少制造一个你能跟上时代的假象”。

  ■你必须知道的流行新词

  车震球星孙悦让这词红了

  车内嘿咻的一种委婉称呼。因球星孙悦“车震门”事件,准亵词“车震”快速传播。针对此“门”,两位达人不约而同选用气场强悍设问句———黄健翔:“假如你高大英俊年轻身体好且单身,你不出去泡妞每天在家养花吗?”王涛:“他一二十七岁的大男人,你不让他谈女朋友,难道让他玩断背吗?”

  而关于“车震门”,众网友想象激越,幻觉荡漾。各位合力将“车震”一词快速拓展为一个语词方阵:车里嘿咻为车震,地上嘿咻为地震,田里嘿咻为田震,炕上嘿咻?嗯,是炕震……不一而足。

  丽字辈杨丽娟和朱丽倩都姓爱德华

  出自作家胡淑芬在微博上的无厘头调侃。全文是:“听说朱丽倩更名为爱德华·丽倩,杨丽娟向记者表示‘切,人家三年前就已经叫爱德华·丽娟啦,你看———她边说边让记者看她的户口本。最后她还托记者向爱德华·丽倩捎句话:’大家都是丽字辈,爱德华何苦为难爱德华。‘”

  拼爹游戏贫二代最恨这玩意了

  某媒体关于“贫二代”的调查报道中首次提出“拼爹游戏”,即在应聘求职过程中比拼老爹(泛指家庭背景)的财富、人脉资源。在“拼爹游戏”中的先天弱势使得“贫二代”们只能悲观地感慨“他们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

  “是寂寞”这个短语很好用很百搭

  7月中旬,贾君鹏事件爆发,“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三天内成为网络流行语。与这个突发事件一起的还包括此前那条改良流行语:“我们跟的不是帖,是寂寞。”二者在这个闷热酷暑间合二为一,“寂寞潮”席卷。“回家吃饭”与“是寂寞”顺利成为七、八两月流行语主打句型。

  与其他流行句式、句型属性类似,“是寂寞”句型很百搭。在饭局上、闲聊里、Q Q里,诸如“我吃的不是饭是寂寞”、“我聊的不是天是寂寞”、“我打的不是字是寂寞”之类的仿造语此起彼伏。

  “被”系列2009年大致成为“被元年”

  近期始于去年的“被系列”开始小规模引爆。“被”字旗下虽未见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却几乎每周都有添丁进口之喜:从“被自杀”开始,“被就业”、“被代表”、“被小康”、“被自愿”、“被增长”等纷纷出笼,组合在一起,2009年已大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被元年”。

  ■你必须知道的新词书

  港台词典在深圳台湾腔局部流行

  都是中国人,用同样的字,但同一件事表达起来用词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别。港台很多词语的含义跟我们所理解的存在偏差,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新词。而且,在深圳,台湾腔局部流行,台湾词汇已经成为一个言语交际中的新势力。

  《年代剧内心戏》全是新词的搜集与解析

  黄集伟的《语词笔记》系列中最新的一本,将于“十一”左右上市,新词的搜集和解析。这些被记忆并广泛流行的“雷词”中,蕴含着大众的爱憎和喜悲,并逐渐变成一种民族的公共记忆。当然,结集出版的书有个时间跨度,最潮的新词来不及收进去。

  历史课

  当年明月已经让历史流行起来了

  ◎任课老师:姜萌,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

  如果你连《明朝那些事儿》都没看过,就别怨被当作out的典型四处传唱。这部用通俗、幽默手法将历史还原得丰满怡人的读本,甚至把大批读历史如读天书的人都变成了死忠,“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

  从易中天开始,趣味读史逐渐成为都市生活中的一种时尚行为,它帮助男人们备足了高谈阔论的资本,也让女人们跳出了“不谙史事”的陈旧认知。历史挣脱出时代和文字的制约调入公众阅读的频道后,发散出颠倒众生的魅力。

  读史可以知今,可以探索现实之所以为现实的根源,趣味化、现代语言读史又拉近了公众参照现实的距离。而对都市白领们来说,趣味读史的效用更加多元,阅读乐趣自不必说,修正片面的甚至一团浆糊的历史认知也算解了一个长期郁积的心结。人们总是容易在知识的缺陷面前莫名恼怒,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表达素材的丰富,理直气壮地鄙视某些不知抗战打了几年、误认刘胡兰是抗日英雄、不知岳飞已经写不了词的明星们,闲聊时大谈“万历十五年”、“曾国藩”又能收获一顶“知性”的帽子戴戴。再不济,总不至于在别人聊到某个热门的历史人物时,不必搜肠刮肚折磨可怜的脑容量最终一无所获还得装了解状,那多别扭。

  ■你必须重新认识的历史事件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每逢金融危机都想到这段历史

  1929年10月24日,歌舞升平几十年的美国以媲美高空跳台的加速度跌入深渊,创造了“大萧条”这个令人胆寒的专属词汇。此后经济危机横扫世界,最终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方式得到解决。在当下的金融危机中,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人(尤其是美国人),都不由自主地想到“大萧条”,想到让美国走出大萧条困境的罗斯福新政。

  据说,奥巴马之所以能够以较大优势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主要原因之一是身处危机中的美国人日子难过,渴望一个新的“罗斯福”降临。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新去审视人性之善与恶

  毫无疑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截至目前人类史中最为惨痛的悲剧,无数人和人类文明公然被践踏、摧毁。不仅如此,二战也给数量众多的民族都留下了伤痛、悔恨甚至仇恨。二战以后,关于二战的书籍、影视作品,甚至新闻,常常介入我们的生活躲都躲不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类至今还没有治好二战的伤口。如果此后的中国人忘记了日本侵略军的血腥残暴,那还是中国人吗?看《南京!南京!》、《拉贝日记》、《生死朗读》,我们都在重新阅读这段历史,重新去把握人性之善与恶。

  ■你必须知道的历史书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不妨看看体制外史学家写史

  对一直接受正统唯物史观派史学教学的我们来说,不妨换换胃口,看看体制外史学家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可能会有新感受。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

  这是一个系列,还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这三部书因为写作的特定时代限制,有些论述或不合时宜,但其中不少精辟的看法仍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书是一篇一篇的专论,这样也好断断续续地读。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一定要读

  很多大学生常常以“知识分子”自居,那么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雏形———“士”,该是有益处。书虽不同俗,不过余英时隽永的文笔不至于让人感到太枯燥。

  文学课

  打工诗人反而比白领诗人出得更多

  ◎任课老师: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学博士

  作家阿来说文学就是他的宗教,这种对文学信仰式的情感过于高端,很难获得非专业人士的普遍共鸣,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说,文学是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水平某种程度上代表其文化素质,这句话或隐隐触及了大众尤其是都市白领们的痛处。而豆瓣网上,一位网友在看完《文学是什么》以后,直言不讳:很后悔没早看到这类书。学了十几年语文,竟然连文学是什么都不知道。仅仅是读音、字形、成语、病句辨析?抑或抓中心思想、分析修辞的解题技巧?我们的教育缺失了欣赏文学的美的引导,连文学的美都体验不到,考再高的分,有什么意义?这一句话,终于刺入了我们的心脏,开始重新评估自身文化素质的缺失。

  对都市白领而言,文学素养的缺失,直接导致自内而外的干瘪无趣,言之无物、言语无味,甚至言不达意。“白领阶层,接受过高等教育,应该具备更高的文学素养,但现实并非如此。打工诗人反而比白领诗人出得更多,购买阅读文学的欲望更强。都市白领每天被时尚等物质杂志包围,体现出强烈的即食、快餐性特征。”李凤亮说。

  ■你必须深入了解的文学人物

  韩少功他这种作家在中国非常少见

  他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将来可能有更突出的成就的作家。他生产文本的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文字的敏感在国内当代作家中非常少见。散文体的小说、小说体的散文均相当出色。

  米兰·昆德拉读他的书等于上哲学课

  昆德拉的小说在文学的哲学功能上有突出表现,某种意义上成为附着哲学功能的载体。当下谁还会去读哲学?人们大多通过文学接受哲思,而昆德拉的思想方式、姿态恰恰值得去研究。

  ■你必须知道的文学事件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和媒体间发生了什么?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设立,从整个当代文学生态看,非常独特,具备独立的、非官方的、学理性的特质,恰好又是新闻媒体主办的奖项,带有一种文学批评、文学标准的意味。从奖项设立、评选、传播的过程看,它已经成为一场媒体制造的文学事件,传播出比较正确的不一样的文学评判标准,值得我们去探讨文学与媒体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茅盾文学奖引发争议主流奖项要不要改变风格

  由政府主导的茅盾文学奖总是伴随着争议,说实话,4年一届的茅盾文学奖要在几千部小说中评奖确实很难。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其评选的标准和程序,主旋律、国家精神的评选标准是否合适,评奖人的构成是否合理,推选程序是否公开透明?若跟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比,其公开性透明性显得不够。

  当下有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快女”出来后,金钟奖也得改变其原来的评判标准和评选程序,甚至改变比赛风格,不然没人看。那么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出现,主流的茅盾文学奖又该如何应对?

  头条采写:周吟 王相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