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峡175米试蓄水尾水11月抵江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6日03:08  华龙网-重庆商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 黄平 实习生 魏颖)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三峡总公司”)昨天称,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于昨天凌晨零时开始启动,蓄水期间每天的涨幅不超过3米。截至昨晚7时记者发稿时,历经19小时的蓄水之后,三峡上游水位达到了146.63米。

  10月份尾水抵达江津

  昨天下午,三峡总公司新闻中心工作人员潘红艳介绍,根据这次试验性蓄水方案,今年9月底三峡水库水位原则上不高于158米,争取10月底能蓄水至175米。她称,如果10月底三峡水库水位蓄水尚未达到175米,那么11月份将继续蓄至175米。届时尾水将抵达江津。

  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城

  蓄水至175米,意味着上游航道加深扩宽,长江航运条件进一步改善。回水将上达重庆,平均水深约70米,平均宽度约1100米。长江上游川江船舶每马力拖载量将增加7吨至10吨,是原来的10倍,与中下游达成一致;货船单向年通过能力增加至5000万吨,是原来的5倍。

  届时,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可直达万吨级船队,航运成本将降低四分之一。同时,三峡水库调蓄能力增强,下泄能力增强,下游航运条件也得到改善。长江航道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蓄水·影响

  磁器口外滩将被淹 珊瑚坝跑马或成记忆

  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总体上对重庆主城影响甚微,不过对于人们常去休闲娱乐的珊瑚坝、朝天门和磁器口外滩等“耍坝”,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将被淹没在江水中,珊瑚坝上骑马、放风筝的美好时光或将成为记忆。

  长江上游水文预报中心王主任称,随着175米蓄水的完成,长江沿岸很多地方都将被淹没。而与朝天门沙滩一道将淹没于江水中的还有磁器口外滩和珊瑚坝江心小岛。这两个地方,每年特别是阳光明媚之时,都是市民们特别钟情的地方,到珊瑚坝遛狗、跑马、放风筝;到磁器口外滩喝茶、吃烧烤、斗地主,林林总总,热闹非凡,多年来已经成为了人们一道美好记忆。

  昨日下午5时,朝天门水位显示正好是173米。记者在珊瑚坝边看到,昔日开阔的珊瑚坝江心小岛已有大部分淹没在浑浊的江水中。

  珊瑚坝是不是永远大部分被淹没?长江上游水文预报中心王主任介绍,目前175米蓄水已经开始,到10月底或者11月中旬达到预定水位后,珊瑚坝的水位是最高的。而到了明年3月,主汛期来临前水库将开始泄容,到4月底前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会回落到145米左右,为主汛期洪水做准备,届时珊瑚坝等淹没在江水中的地方,会短时重新露出江面,但考虑到这些地方经历过长期浸泡后状况难明,将不会再允许市民踏足。

  记者 郑军 实习生 吕秋芬

  蓄水·变化

  鱼儿明显增多 巫山人聚集垂钓

  昨日是库区蓄水的第一天,水位上涨较缓慢。黄开元是巫山龙井乡的移民,移民后他和妻子一直以打鱼为生。在水位蓄水前平均每天只能捕到二十斤鱼,昨天一天就打了三十多斤鱼,长江河里的鱼明显增多了。昨日上午,江边聚集了五六十名钓鱼者,大多是冲着蓄水后容易钓鱼而来的。

  而随着水位上涨,长江航道工人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据巫山航道处工作人员王军介绍,长江航道巫山段共有89艘航标船,由于每艘船都是由铁钢丝固定在江面上,蓄水前水位比较稳定,现在随着水位上涨必须不断把钢丝放长,有些地方还要根据情况,移动航标船。“今天我们已经移动了两艘航标船,水位突破150米后,航标船移设更加频繁,工作量更大,难度更大,我们已实行两班倒,24小时严密监控水面变化。”

  首席记者 李双全 通讯员 梁伟

  蓄水·专访

  三峡工程总设计师郑守仁:

  175米蓄水完成并不意味退休

  昨日,三峡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年届70的郑院士说,让三峡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是他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峡工程是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梦想,如今在我们手里成为现实,不但体现了国家的实力和技术水平,而且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昨日下午,郑守仁接受采访时连称“很荣幸”。

  现年70岁的郑守仁,历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施工处副处长、葛洲坝工程设计处副总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委)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94年起,他以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的身份,挑起了三峡工程设计总负责人的担子。

  “三峡工程建设中,库区百万人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郑守仁说,175米蓄水意味着三峡工程将全面投入营运,但他还无法退休,为了让三峡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他将和其他专家一道继续为加强库区地质灾害、环境以及蓄水对下游河床冲刷影响进行监测、做了试验研究,努力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首席记者 李双全

  蓄水·答疑

  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

  三峡工程200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诱发库区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三峡总公司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经过有效治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基本处于可控制范围内,目前,经有关部门监测鉴定,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已具备三峡工程175米水位的蓄水条件。

  另外,有人担心,三峡蓄水期间下泄流量减少,会导致部分泥沙淤积坝前。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说,2001年起,三峡总公司就开始对三峡蓄水后的泥沙淤积、来水来沙情况制定详细观测计划。三峡蓄水后,公司每年对观测计划进行调整,还在某些江段加密观测。根据监测数据,清华大学、重庆大学、长江科学院等机构进行了数学模型推算和物理模型试验,均表明三峡在蓄水至175米的目标水位后不会造成大规模泥沙淤积。

  分三期蓄水经过长期论证

  三峡工程分阶段实施三次蓄水经过长期论证,审慎考虑了三峡移民、泥沙淤积等综合因素。2003年6月,三峡工程首次蓄水,坝前水位达到135米,三峡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枢纽初步产生效益。此时三峡大坝没有完建,其中右岸部分还需依靠围堰挡水。

  2006年9月,三峡工程实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设立这一水位,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库区移民要逐步搬迁,时间上有缓冲余地;二是担心重庆港区发生泥沙淤积,而156米水位回水在重庆下游的铜锣峡以下,不会影响到重庆港区。

  通过前两次蓄水,在综合考虑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地灾治理、泥沙淤积、生态环境等因素后,2008年9月进行了三期首次试验性蓄水,水位达到172.8米时停止了继续蓄水。今年9月15日凌晨,三峡工程开始向最终水位175米试验性蓄水。175米水位是三峡工程竣工后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整个工程将在此次蓄水中得到全面检验。在这个高水位下,工程各项运行条件将达到设计要求,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等各项预定效益将得到全面发挥。

  蓄水175米意味调蓄力增加

  蓄水至175米,意味着三峡工程调蓄能力增加,长江中下游防洪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峡将成为一座长达200多公里,平均宽1.1公里,库容393亿立方米的峡谷型水库,可拦洪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蓄洪量。长江最险处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