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谈改革: 把政府该管的管好 不该管的放给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4:08  南方都市报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谈改革:
谈到读书月、文博会等深圳文化品牌,陈威如数家珍,神采飞扬。深港记者 赵炎雄 摄

  ■人物简介

  陈威,1956年12月出生,籍贯广东紫金。现任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文物局)局长。1982年1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深圳市福田中学当历史老师。1984年调往深圳市教育局,担任局第一任团委书记。1987年调入深圳市委组织部工作,1995年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2003年调往深圳市文化局任局长。2009年深圳实施大部制改革后,出任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

  我认为改革成功不成功,不在于减少了多少机构和多少人,而关键在于政府职能是否有了转变。把政府该管的管好,政府不该管的放给社会。

  文体旅游工作的特性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出彩、有新意、有特色,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但保证“出彩”效果的前提是“不出事”。“不出事”既包括舆论导向不出事、文体旅游市场不出事、安全生产不出事,更包括反腐保廉不出事。

  大部制

  这次改革借鉴香港做法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大部制改革将文化局、体育局、旅游局和文化产业办整合在一起,力度这么大你想过吗?

  陈威(以下简称陈):我没有太多思想准备,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是集文化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和文物局为一体的大部门了。原来以为我们可以置之度外,没想到公布的方案中将文化、体育、旅游整合在一起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做出这么有气魄的决策是非常正确、超前的,也体现了深圳的改革创新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次改革可以说是借鉴了国际上和香港的一些做法,通过文化、体育、旅游的融合来共同打造城市的软实力,整合在一个部门,有利于形成一个拳头。

  记:目前文体旅游局的融合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陈:今天上午我们开了党组会议,将内设机构、人员都定岗定位了,中层干部也都讨论通过了,报人事局备案后正式任命,可以说,机构改革阶段性的任务基本完成。但机构融合、职能融合、人员融合还不能说已经万事大吉,还要实现思想感情的融合,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为提高城市软实力而努力。

  记:新的文体旅游局的处室是如何设置的?

  陈:文化方面,社会文化处和艺术处合并为了“文化艺术处”,从职能上来讲,高端的专业艺术和普及的群众文化的管理职能现在都在一个处室里了。原来文化产业办的两个处合并为一个“文化产业发展处”。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这两个处没有变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文物管理办公室加挂“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牌子,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体育方面有群众体育处和竞技体育处。旅游有两个业务处,旅游协调管理处负责对现有的旅游景点、旅行社、星级宾馆进行服务和监管,旅游行业推广促进处负责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推广。

  记:取消了哪些部门,又增设了哪些部门?

  陈:原来的旅游质量监督所撤销了,它的职能一部分放在旅游协调管理处,另一部分属于执法方面,放在市场监管和执法协调处。综合处室方面,增设了政策法规处,体现了政府职能从过去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方面的转变。这个处室要拟订文体旅游方面的法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职能由“以办为主”向“以服务、管理为主”的改变。

  改革效果

  审批项目大减52%

  记:新成立的文体旅游局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陈:主要是两大任务:对城市而言,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市民而言,是促进市民身心健康愉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深圳这个城市国际知名度还不够高,原因不是经济发展水平,而是城市软实力还有待提高。

  记:如何提升城市软实力?

  陈:就提升软实力而言,提高“深圳制造”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深圳在重大体育赛事中的名次,合力打造城市节庆文化品牌,让深圳读书月、创意十二月、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在今年举办合唱比赛的基础上,明年深圳将创办“深圳合唱节”。

  同时,要加大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力度,目前重点是大运会场馆建设,今年还要启动深圳当代艺术馆建设,这是将深圳打造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之都和“设计之都”的重要举措。还有文博会、“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的建设,构建优质的公众旅游服务体系等,这些都是我们将着力开展的工作。

  记:现在你“举重”(体育)、“芭蕾”(文化)、旅游观光都要管,如何协调这些工作?

  陈:我有很多副手(笑)。一个局的一把手主要是发挥引领、协调、把关定向的作用,而不是事事都要亲力亲为。现在给我配了这么多副手,文体旅游局对应国家部委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体育、旅游6块牌子,每块牌子至少都有一位局领导分管,在他们的工作范围内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重大的问题报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决定,各业务口按照决定来组织落实。碰到难题或涉及多位副职分管的问题,局长出面协调解决,重点工作当然需要我亲力亲为。

  记:大部制完成后,内设机构调整了,人员编制核减了,今后市民、企业在办事审批上会不会受到影响?

  陈:机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实现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要减少审批项目提高审批效率。为此专门成立了业务受理审批处。我们机构合并前一共有29个审批项目,现在调整为14个,减幅达52%,除了需要现场看场地、审核条件、审查内容的项目外,其他要尽快实现受理现场立等可取,同时推进网上审批,进一步方便市民、企业办事审批。

  记:这次大部制改革已经完成,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陈:这次机构改革,我局处室由原来的23个减少为16个,公务员编制由184名减少为145名,减幅不小。我认为改革成功不成功,不在于减少了多少机构和多少人,而关键在于政府职能是否有了转变。把政府该管的管好,政府不该管的放给社会。所以我们现在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要培育社会主体,大力培育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民间机构、文化企业,把那些可管、可不管的尽可能交给社会。

  记:能否具体谈谈有何措施?

  陈:我们要采取系列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文体旅游事业建设,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举办公益文体活动。现在一些大型活动,包括最近举办的F1摩托艇大赛、国际帆船比赛、国标舞大赛、国际模特小姐大赛,都是一些机构、企业在做。政府扶持、培育社会主体,许多事情由它们来办,政府主办、它们承办,或者政府支持,它们主办。如果全社会都来参与,一个文体旅游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就形成了。原来政府要亲力亲为的事就可以退出或淡化了。

  文化建设

  公共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记:你曾提到要增进市民的文化福利,制定市民文化福利指标体系,建立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否谈谈进展如何?

  陈:深圳目前这方面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公平性,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让全体市民和外来建设者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具有便利性,加强了市级文化设施建设,并指导推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覆盖面,为市民和外来建设者提供好近距离、经常性的服务。

  三是具有多样性,“周末”、“流动”、“高雅艺术”等三大公共文化服务系列逐步走向品牌化、制度化运作。

  四是体现了公益性,深圳市属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高雅艺术实行票价补贴。

  五是具备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准性,我们积极研究制定《深圳市民基本文化福利指标体系》,明确政府应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容及程度指标。

  记:目前深圳市已有40台自助图书馆,像梅林一村、彩田村、桃源村这样的小区使用和管理都非常好,以后这项工作有没有具体的规划?

  陈:目前我们正在做规划,计划明年开始逐步增设到300台。除了社区之外,我们也计划在一些交通比较便利的公共区域如地铁口、商业旺区等地方设立自助图书馆。

  自助图书馆市民反响非常好,我们刚刚得到消息,自助图书馆被评为国家20个文化创新奖之一,颁奖大会近期可能会在深圳举行。现在香港也很关注我们的自助图书馆,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近期会来深考察这个设施,这个设施适合大城市,可以说是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项目。

  记:深圳的读书月将迎来第十个年头,你觉得十年来市民的读书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十年前,人们读书许多都是功利性的,考什么证就去看什么书。现在人们读书是一种享受,也许是漫无目的地读书,从漫无目的的读书里面思考、享受人生。从功利读书到人文读书,我认为这是读书月十年来的最大变化。现在每天早上9点不到,市图书馆门前便有很多人排成长龙,准备占位置了。这是我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大学的时候才有的现象。

  从读书月的口号也可以看出变化,一开始的口号是“营造书香社会”,后来提出让读书融入到人们的具体行为中,“让城市因为阅读而受到尊重”。还有“我读书,我快乐”,

  读书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阅读带给人们智慧之乐、心灵之乐、和美之乐”。今年的口号是“城市推崇阅读,阅读改变城市”。可见读书月的目的由原来营造书香学习氛围到现在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并让人们快乐地阅读。这是一种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变。

  记:文博会是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也是深圳的一张名片,如何擦亮这张“名片”?

  陈:每届文博会都会催生一批文化产业基地,今年12月,南山又有一个新的创意产业园开园,对国家来说,文博会是一个品牌,对深圳来说,可以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要进一步提升文博会品牌效应:第一要突出内容产业;第二要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第三要加强国际化,让海外参展商、采购商来得更多。现在不是要一味强调规模,而是要让综合性的展会办出专业水平。

  旅游发展

  大鹏开发要走高端路线

  记:今年8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将深圳城市旅游形象由原来的“欢乐之都”更名为“时尚之都”,你如何理解这个改变?

  陈:“欢乐”是外在的表现,“时尚”却是一种有现代文化内涵的气质。有气质、魅力才可以持久弥新。一词之差可以体现深圳的旅游消费引领中国的潮流,文化艺术较前卫,旅游消费也很时尚。

  记:你认为作为“时尚之都”的深圳旅游有什么特点?

  陈:要引领时尚旅游潮流,深圳的旅游业一要高端化,二要休闲型,三要重生态讲环保,四要强化文化元素。无论是重大旅游项目的推进,还是旅游新业态的培植,都要走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高端路线。还要注重发掘城市文化品牌优势,拓展深圳特有的文化之旅、节庆旅游新市场。

  记:去年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打击不小,目前旅游业的情况如何,已经回暖了吗?

  陈:目前深圳的旅游业正在回暖,从今年国庆黄金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8天共接待来深境内外游客426.3万人次,同比增长17.06%,实现旅游总收入35.55亿元,同比增长19.86%。我相信,随着经济回暖,旅游也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增长态势。

  记:打造时尚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将有什么新举措?

  陈:目前我们准备把大鹏半岛的古村落保护与休闲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目前已做了方案和规划,拟报市政府审批。整个南中国唯独我们有这么好的海岸线,而且是最靠近国际大都市的海岸线,我们开发大鹏半岛将走高端路线,引进国内国际的大品牌进行规划建设,打造国际品牌。在保护中适度开发,在开发中强化保护。

  记:大运会是深圳的重头工作,它将给深圳以及文体旅游局带来哪些契机?

  陈:王荣市长提出“办赛事,办城市”,深圳现在也借这个契机改观城市面貌。从我们局的工作来说,大运会将促进一批新体育设施的建设完善,还有一批原有体育设施的改造提升,包括现在的体育中心(位于八卦岭附近的体育馆、体育场)也在准备改造。

  记:大运给深圳的市民带来什么?

  陈:促进了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像今年的梧桐山登山节,人员爆满。同时,配合大运会提高市民素质,我们局主要是通过读书月、各种文艺活动来宣传大运、传播文明。从文化部门的角度来说,要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还要策划一系列活动,目前开幕式、闭幕式是大运执行局在操作,但是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众多活动,如演艺、展览,文物保护等,是我们局在做。

  深港合作

  考虑实现两地票务互通

  记:目前深港文化合作情况如何?陈:这几年深港合作情况很好,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展览方面,两地合作密切。演艺方面,深圳粤剧团、交响乐团也不时过去演出,香港的演艺团体也经常到深圳来演出。深港合作是我们当前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最近到香港去参加亚洲文化合作论坛,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先生在我到达第一天正式会见我半个多小时,商谈两地文体旅游合作事宜。他对深圳的发展,特别是深圳文化、旅游的发展非常感兴趣。他近期也会率团来深圳,希望就深港文体旅游方面的合作交换意见,我们正在准备。

  下一步我们设想,一要实现两地的票务互通,让两地的演出票在两地互相都能够买到。二是继续促进两地展览、演艺、文博和图书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希望两地能共同举办艺术节,香港的艺术节运作比较成功,我们要多借鉴香港的做法和经验。

  记:深圳是创意之城,曾被联合国授予“设计之都”。而香港是亚洲老牌的创意之都。你认为深圳与香港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陈:深圳的平面设计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的IT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里面的装潢设计也做得非常不错,深圳在国内来说还是有优势的。香港是老牌的工业城市,传统的工业设计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设计不像油画、国画、文物考古,那些需要有底蕴、功力,设计靠的是创意,设计体现的是先锋时尚。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对设计来说,年轻也是一个优势,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记:我们之前专访了香港旅发局主席田北俊,他曾谈到呼吁粤港澳共同推动“一程多站”游,意思是说来香港旅游的客人,可以顺便游深圳、珠海、澳门,反之游深圳的内地游客,也可以到香港看看。他的意思是把蛋糕做大,谋求多赢,对此你怎么看?

  陈:这个涉及到珠三角的旅游合作问题,设想是非常好的。深圳和香港的合作比较容易实现,内地有些游客去香港要先到深圳。和珠海、澳门的合作,如果珠三角的跨海大桥建成,这个愿望将来可能会更快实现。

  为官之道

  “确保不出事,力争多出彩”

  记:你的“为官之道”是什么?作为一个部门的掌门人,如何带出一支廉洁、高效的队伍?

  陈:我比较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别人要求也很严,在工作上有时对部下要求比较苛刻,性子急,表扬人少,批评人多。只要是职责范围内让我干的事情,我会很上心,感到受人之托,应尽力做好,不敢懈怠。干好工作不为别的,只要领导一句肯定的话语,只要在同事和群众中有一个好的口碑,自己就会非常满足。

  记:你对自己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陈:6年多前,我刚到文化局就提出了“确保不出事,力争多出彩”的工作要求,今天我还是这样要求。文体旅游工作的特性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出彩、有新意、有特色,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但保证“出彩”效果的前提是“不出事”。

  “不出事”既包括舆论导向不出事、文体旅游市场不出事、安全生产不出事,更包括反腐保廉不出事。这次任职时我提出要勤奋从政、务实善政、依法行政、清廉为政、创新建政,欢迎社会公众和同事们监督。同时,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还要求我必须带好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打造“阳光政府”。

  记:现在你觉得在工作上还有哪些遗憾?

  陈:深圳目前还没有叫得响的原创音乐剧,原创舞剧我们有了《大围屋》,可是作为时尚之都,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叫得响的原创音乐剧,这是接下来需要加强的。当然今天的遗憾是可以通过明天的努力来弥补的。哪一天,我离开这个岗位后,遗憾才成为真正的遗憾。下周一我就将与我的同事们一起研究筹划创作一台以深圳为背景的都市音乐剧。

  记:你有哪些兴趣爱好?听说你会弹钢琴?

  陈:我有很多爱好,但是都没有时间去做。夏天我会去游泳,早上跑步,晚上散步,周末偶尔爬爬山。以前一个星期会打一两次网球,几年前我可以连续打2个小时不下场,这几年担任一把手工作忙就没有打了。目前正在谋划恢复打网球的计划,不过要等这段机构改革忙完以后,因为休闲运动也要有一个好的心境。我弹钢琴只是“半桶水”,谈不上专业。高中毕业以后,我被选去当小学老师,那时候除了体育没教过,语文、数学、音乐全都教过,当时为了教音乐,就自学了钢琴,还玩过手风琴、二胡、笛子等,“文革”那个年代,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无师自通”的。

  深圳在20年前曾被称为“文化沙漠”,如今,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文博会、读书月、创意十二月,一张张“深圳名片”越来越亮。去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深圳还有“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动漫基地”等美誉,在人们的眼中,深圳也渐渐变成了“文化绿洲”。

  在这次大部制改革中,深圳将文化局、体育局、旅游局、文产办四个部门整合在一起,由担任了6年半文化局局长的陈威出任新的文体旅游局局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陈威素来很低调,一般不愿接受媒体的访问。记者多次联系采访,他推不过终于答应。10月23日下午4时半,记者走进了陈威的办公室。陈威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镜,镜片后一双眼睛睿智、有神,感觉他没有半点官架子,更像是一位大学教授,淡定儒雅。

  采访陈威之前,记者有点担心准备不足,话题谈不开,不想访问进展得非常顺利,陈威有问必答,言无不尽。他的语速不快,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说话时会专注地看着你。原定1个半小时的采访延至2个小时,两个小时内他连一口水也没有喝。谈到读书月、文博会、创意十二月等文化品牌,他如数家珍,会用手指轻轻敲打桌面,自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谈到深圳原创的舞剧《大围屋》,他嘱咐助手届时邀请记者去观看。

  陈威多才多艺,他会弹钢琴,不过他谦逊地称自己只是“半桶水”。夏天喜欢游泳,平时会选择跑步、散步。他很喜欢打网球,他说几年前,自己还可以持续打2个小时,最近几年因工作繁忙有所荒废,现在他准备恢复锻炼。

  陈威不抽烟,不爱喝酒,不爱应酬,也不喜欢参加晚会,看演出对很多人而言是一种享受,对他而言,则是一种工作职责。

  采访结束时,他赠送给记者一本校友访谈录———《我的大学我的梦》。

  深港高端访谈系列报道周二见报,敬请垂注。

  统筹:谢江涛 付可

  采写:深港记者 吕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