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瓦猫”出自昆明最后的土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9日15:23  生活新报

   独家新闻

  11月23日,星期一。

  

“瓦猫”出自昆明最后的土窑

  灵巧的双手一划,瓦猫的脸上便咧开一张大嘴

  (都市时报)

  凌晨4点,张云摸黑爬起来。前一天,他已经将要烧制的六七百个瓦猫坯装进土窑里,用泥浆把每个洞眼糊得严严实实。这天是生火烧窑的日子,他早已算好了时间。

  火燃起来了。这只能是小火,烧制半天后,张云要开始加柴,让火稍大一些;再烧半天之后,上大火,烧上整整一天。期间,张云得通宵达旦地守着火,不能让火熄灭。

  张云家用来烧制瓦猫的土窑,在昆明市龙头街小窑村的一座小山坡上。这座土窑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并排的两座土窑,是小窑村,乃至整个昆明留存下来的最后的土窑。张云家祖辈都在小窑村制作土陶,做瓦猫的手艺传到张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

  

“瓦猫”出自昆明最后的土窑

  村中老宅的主人为屋顶上的瓦猫搭了个龛

  距离土窑50米远的地方,就是北部客运站的施工工地。天还没亮,工地上灯火通明。

  “西方现代主义的造型”

  看上去,“瓦猫”就是一只张着大嘴的猫。但这不是写实风格的猫,而是用夸张手法塑造的神怪。老昆明的传说中,瓦猫被赋予了很大的神力,不但能避邪镇宅,还能驱赶妖魔鬼怪。有专家评论,这种中国西南腹地的特产,拥有“西方现代主义的造型”,是一个集大成的艺术品。

  [1]

  小窑村65号,大门上方盖着的石棉瓦上,一只系着丝带的瓦猫站在屋檐上,正对着门口一处墙角,周围用砖块搭了个龛,为它挡风遮雨。

  82岁的村民杨树枝老人说,瓦猫的使用是有讲究的。如果家门口正对着庙宇、高楼,或者荒田,老一辈人会认为这对家里不利。这时,他们会“请”来一尊怒目相对的瓦猫,在自家房子的大门和正堂屋顶安放,祈求它驱鬼避邪,消灾免祸。

  每天早上8点,张云总会穿着双黑布鞋准时来到自已的陶艺作坊里,开工。

  说是作坊,其实里面只有一台搅拌泥的机器和一台转盘机。张云将搅拌好的陶泥分块,放在转盘机旁,一脚踩下开关,一脚控制转盘,双手扶着陶泥,随着转盘旋转起来,1分钟不到,一个土陶罐便成型了。

  冬天的水冷得刺骨。张云一边捏着手中的陶泥,一边用手不时蘸水,手很快被冻僵。但他沾满湿润陶泥的双手依旧很灵活,很快捏出耳朵,粘在土罐上。

  

“瓦猫”出自昆明最后的土窑

  在手艺人眼中,瓦猫跟真猫一样具有生命

  在两耳中间粘上一个陶泥制成的“王”字,靠下一点的位置安上两片陶泥,中间镶上一个圆泥球,再用一个牙膏盖对着圆泥球一压,一双眼睛便活灵活现。用笔筒在泥块上戳两下,便成了鼻子。在鼻子下方开个洞,安上八颗小牙和舌头,嘴巴旁做上几撇胡子,猫头便完成了。

  张云说,父辈做的瓦猫没有眼皮,安两颗凸出来的圆泥球就是眼睛,牙齿只有两三颗,没嘴唇、没胡子。后来他自己琢磨,完善了瓦猫的制作方法。虽然是纯手工,但熟练了以后,做一只瓦猫只需要半个小时。因为陶泥需要晾干,只能分步骤制作,先做一批土陶罐,晾一段时间,再专门做其他小部件。完工后晾几天,才能上釉彩。这个活,一般由张云的妻子李玉兰完成。

  “以后的事,就说不定了。”

  张云卖瓦猫,以批发为主。瓦猫多是昆明和云南其他州市上的客商来买,小号的批发价10元一个,零售则卖15-20元一个;大号的,批发价20元,零售40元。因为瓦猫是土陶质地,容易损坏,很难托运,所以很少往省外销售。张云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瓦猫最多只能做1000个。“靠这个,挣不了多少钱。”

  13岁那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张云离开学校,回家跟着父辈学手艺。“读不进,不想读,就回来跟老人学了。”今年43岁的张云说,他们家10多年没种地了,经济来源就靠制作瓦猫。近几年,瓦猫的销路没有以前好了。为了多挣点钱,张云也会做一些咸菜罐之类的陶器来卖,“顺应市场需要”。

  11月21日,张云送19岁的儿子张文兵去参军了。张文兵还没学会父亲制作瓦猫的技术。“他嫌太脏太累,学过一点就不想再学了。送他去当兵锻炼一下,他就知道这点苦不算什么。到时候再让他学。”

  但是,儿子能否继承这门手艺,张云也说不准。原因在于附近北部客运站的施工工地。张云说,现在到处在改造,北部客运站的建设工地就在眼前,他们家传承了上百年的土窑恐怕难保。他猜测,这也是儿子迟迟不想学做瓦猫的原因。“他怕学会了以后也没地方烧,学了也没用。”

  说起那两座土窑,张云很舍不得。他说,土窑烧制出来的东西成色好,而现代化的设备烧出来的不行。如果没有土窑,他可能就不会再制作瓦猫了。

  负责征地工作的盘龙区龙泉国土管理所所长纳伟说,他只知道有这么两座土窑,这次两座土窑都没被划在征地范围内,但是以后的事,就说不定了。

  

“瓦猫”出自昆明最后的土窑

  瓦猫,该往何处去?

  盘龙区文物管理所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高云飞则表示,瓦猫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之前呈贡也有烧瓦猫的土窑,但是前两年被拆掉了。昆明目前只有小窑村还有这种窑。

  “这种民间文化遗产在云南都不多了,我们肯定力主保护。”高云飞说,从去年开始,他们已经开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保护碑”,小窑村的土窑也被划在保护范围之内。目前相关文件已经递交到相关部门,正在按程序进行审批。

  ……

  土窑里的火已经烧了一整天。

  11月24日,星期二。凌晨2点,寒风凛冽。

  睡在土窑口的张云醒过来,理了理窑口的火堆,又添上一把柴火。确定火不会熄灭,张云又钻进被窝,很快睡去。身边,燃烧的柴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声音】

  【知名网络写手风之末端】瓦猫是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只有云南还有,其他地方很少见。这也可视为云南保存下来的图腾崇拜的延伸。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昆明还能见到瓦猫的影子。现在很多民俗研究者将瓦猫摆在家里当艺术品摆设,这让瓦猫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昆明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仲德】瓦猫,作为昆明土陶的一个象征,应该尽量保护好。同时,修建客运站又是现代化的东西,是大家的生活、城市的发展所必需的东西。我们如果能够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把土窑保留在那里,可以作为一座景观来看待。应该说,这不是对立的。

  【昆明文史学专家、收藏家詹霖】从收藏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是经济价值,一方面是文化价值。瓦猫来自民间,它的经济价值肯定不是很高,但是它的文化价值很高。

  【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人类社会是进化的。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海桑田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人类走过的脚印我们要保留,但是有时候还能变通。具有价值的尽可能保留。保留不了的,可以原模原样迁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