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出内蒙古人之——2007年“十大杰出人才”系列
他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在科研上硕果累累,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对于名利,他淡然处之,“我只做了一点事,这是社会给予的认可,我没有觉得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这位低调的老人就是内蒙古大学教授、理论物理学专业凝聚态物理方向博士生导师梁希侠,他于近日获得2007年度“内蒙古十大杰出人才”称号。
物含妙理总勘寻
梁希侠祖籍山西,在内蒙古工作39年,从事高等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27年。
梁希侠从中学开始对物理产生兴趣,特别是在高中,从北师大分配过来的物理、数学和语文老师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爱写东西,也愿意学数学,特别是物理。”
1961年考入内蒙古大学物理系的梁希侠对凝聚态物理(即当时的固体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侧重于一般人看来枯燥的理论研究。所以,在学完基础课程分专门化(当时相当于小专业)时,不等学校动员他就报名学习理论物理,也将此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
之后,他做过工人、技术员、编辑,每一个工作他都认真负责,获得了同事领导的一致好评。
1990年8月,梁希侠以访问副教授、博士后身份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应用数学系(表面科学)访问深造。从此,他先后应邀赴澳大利亚、德、美、法、俄、巴西、意大利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交流变成了家常便饭。
梁希侠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以表面、界面和新型的多层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体系中的各类元激发和与之相关的电、光、磁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对本领域理论发展有推动作用,对实验研究和新材料与光、电器件研制有重要参考意义。研究取得富有特色的创新成果,处于本领域研究工作的前沿水平,在国际上颇有影响。
提起科研的乐趣,梁教授微笑着说:“物含妙理总勘寻,怡然自得。”
坐冷板凳又何妨
从事过很多职业,也拥有众多头衔,但是高校教师仍然是他最喜欢的工作。“教师是个冷板凳,但我就喜欢坐冷板凳。”在高校教书一面做科研,一面培养人才,是他稳坐冷板凳且乐在其中的原因。“我对赚大钱没有兴趣,靠钱太近会有很多烦恼。教师收入是少一点,但是看着自己的学生都成才,那种成就感不比企业家赚很多钱差。”
除了倾囊相授知识,梁希侠还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他强调做科研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要对科研有兴趣,而不是以功利为目标去研究。他常对学生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但是坐缆车上去看一圈你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感。登山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一步一步地克服了很多的困难。这样才会有小天下的感慨。”
团队合作攀高峰
提到一手组建的凝聚态物理学术团队,他多次说:“我们这个团队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做了很多研究,出了一些成绩,在国内国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自治区物理学界公认的凝聚态物理学科带头人,梁希侠自上世纪80年代起,着手凝聚态物理学术团队建设。经过20余年的培育、建设和发展,铸成了一支以内蒙古大学固体物理研究室为核心,横跨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区内高校,与外省市高校、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广泛联系国内外学者的开放型创新团队。
团队现有教授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5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3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名。
团队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同时兼顾应用,多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自治区项目多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SCI》(核心期刊版)收录50余篇;获得多项科技、教育奖励;培养出和正在培养着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人才,引起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生命在价值中绽放
现在,梁教授正在进行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还有一个国家教育部批下来的教学团队项目。在近期计划里,他打算在做好原来的事情的同时,要带好这个团队。
另外,建设好计算物理中心也一直是他的愿望。“科学发展得很快,对我们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所以我们也在努力开辟一些新的领域。我现在想做的就是把内蒙古大学计算物理中心建设起来。”梁希侠表示。
“现在年纪大了,不可能做很多工作。”但在梁教授看来,工作不只是兴趣还有社会责任,工作占据了他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家人曾多次劝说他要放慢节奏,注意身体。
但是他依然坚持每天上班之前工作2个小时,中午不午休,晚上下班进行3个小时左右的研究,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加起来都在10个小时以上。
已过花甲之年的梁希侠说,退休后也许会安排另一种生活:享受错过太多的家庭生活、到处走走或者写点东西。但是就现在的工作来看要退休至少还要4年以后。
“一个人应该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果这一辈子都过得很痛快,但是你对社会没什么贡献,那这一生跟一年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你在社会上留下了有益的痕迹,你的生命就延长了。”梁希侠说。
本报实习记者 郝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