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清水活活地绕着沙堆婉转流动,几乎流成了一道深堑。这一脉淡水,从先民至今,都是重要的饮用水源。
话说天地初辟,横琴岛上便有先民徜徉,距今5000余年矣,于今有遗址存留,为其见证。其时横琴孤悬海中,属南越古地。先民仰舟楫之力,往来其间,撒网捕鱼,采食牡蛎。更曾刀耕火种,茹毛饮血。上世纪80年代,遗址面世,煌煌然海洋文明,震惊寰宇。
渔家 窥见先民的背影
云淡风轻,无边静寂,恍然不觉时间的流转。
对出是3000亩广袤的石栏洲水面,日头当顶,潋滟的波光直晃人眼。水边的简易茅棚中,黄叔剥完了手中的黄角蜡、白蜡、鲫鱼,拿过屋角的水烟筒,开始了这一天真正的休息。凌晨2点半,趁着潮头落、鱼儿多,他和老伴儿就已经起身,驾着自家的两条艇仔,到石栏洲下网捕鱼、收虾笼。早上7点多,鱼贩从四处赶到这个横琴岛最偏远的西南角。大的渔获用来卖钱,小鱼小虾则留给自家佐餐,这是珠海渔家惯常的生活。
虽然老家在斗门白蕉,但“一年365天,320天我们都在这里”,已经55岁的黄叔说。六年前,做了一辈子渔民的他承包了石栏洲的120亩水面,便和妻子在这儿逐水而居,捕鱼、捞虾、养蟹苗。儿女们都在斗门或者市区的工厂打工,日常陪伴他们的,只有一条温驯的大黑狗。日常的采买,骑上摩托车到最近的红旗村,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说到赤沙湾,埋头抽水烟的他眉毛一抬,“就在那边”;说到沙丘遗址,他点头,“知道,立了块碑”;开玩笑说到除了摩托车,5000多年前的横琴先民过的日子几乎和他一样,他瞪大眼睛,笑———“嗯?”
遗址 拨开5000年烟尘
顺着黄叔眉峰方向,直线距离约一公里外,就是赤沙湾沙丘遗址。赤沙湾,顾名思义,就是这里的沙和珠海常见的银白、土黄色的沙粒相比,隐隐泛出红色。湾朝西南,与三灶岛隔海相望;东北靠横琴的赤沙脑背山。遗址高出海平面约6米,位于一个沙堤之上,离湾中的海水约略50米远。一湾清水活活地绕着沙堆婉转流动,几乎流成了一道深堑。市博物馆研究员、海湾沙丘遗址研究专家肖一亭说,这一脉淡水,从先民至今,都是重要的饮用水源。
虽然横琴一直在那儿,但直至1983年的全市文物普查,珠海人才识得赤沙湾遗址,恍然惊觉横琴历史可以逆推至史前。在此后规模更大的文物普查中,大量的古文化遗址如同雨后春笋一样,从珠海冒将出来,震动全国。
不过发现当时,赤沙湾遗址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1968年围垦红旗农场八一大围时,曾有人在此取沙。而话说来就有那么巧,黄叔无意中就是曾经的“破坏者”之一。他和老伴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他曾经多次到赤沙湾取沙,再驾着机帆船运回白蕉,卖给那些盖房的人,“一船十几吨,开3个多小时,才3块钱”,他的妻子,一个头发抿得很齐整的典型老渔女,对这些数字记得非常清晰,“赚的是辛苦钱”。
古物 见证远古祭祀
由赤沙湾开始,考古人员在横琴发现了多处古人类活动遗址。这类遗址由于大都分布在海湾沙丘上,因而被考古界称之为沙丘遗址。遗址的年代在距今6000年至3000年间,主要有赤沙湾遗址、红旗村遗址、南环遗址、下村遗址、二横琴遗址。目前保存较好的有赤沙湾遗址、南环遗址等。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珠海市博物馆考古研究人员曾多次到这两处遗址进行现场勘察和小范围试掘,发现丰富的人类活动遗迹遗物。遗址中发现了先民曾经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少量装饰品。特别是这里还发现部分红、橙黄色的泥质陶及少量白陶圈足盘残片,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肖一亭说:“原因在于珠江口发现的白陶大多用于祭祀活动。”
由于目前横琴的沙丘遗址多止步于田野调查,未进入详尽考古发掘阶段;加之不像在宝镜湾遗址那样,发现大规模的原始岩画。因此,横琴的先民祭祀的对象是什么,学术界暂时没有定论。不过,在黄叔的茅棚外,我们看到一个插着三支线香的香炉。问他们供奉的是哪位神祇,妈祖、如来、观音抑或其他?老两口笑着摇头,表示这只是渔家古老的习俗,每月初一、十五按时上香,可以说敬天、敬地、敬一切可敬之神,目的只是为了祈求生活平安、渔获丰收。袅袅升起的香烟,似乎与远古之时的祭祀暗通款曲。
调查 拼贴历史图景
根据现有的田野调查结果,再参照珠海周边地区沙丘遗址的研究,一幅横琴海岛先民的生活图景徐徐在我们面前拉开。曾主持完成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南海沙丘遗址文化与生态研究》的肖一亭描述,这些先民大都将居址选择在海湾沙丘或者沙堤上,其湾口多向东、东南、西南方向,居址附近有可饮用的淡水如山泉、溪流。
靠海吃海。横琴先民最主要的经济活动,自然离不开打鱼。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渔网必不可少的部件———网坠。这些网坠大都是用天然的鹅卵石制成,在两侧琢出两个小缺口用以缚绳。
“我们不能想象先民们整天都是吃鱼”,肖一亭说,除了打鱼之外,采集和狩猎应该也是先民食物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首先就是贝类的采集,“那时候先民们应该可以吃到如今名满天下的横琴蚝”,肖一亭开了个小玩笑。在宝镜湾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用于开启蚝类的尖状石器———牡蛎喙。由于文化的同源性,这些在横琴遗址中应该也可以找到。
与此同时,农业经济亦是横琴先民经济的重要补充。从文献记载中看,远古时期这里的农业中有一种骆田,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架田。目前出土的石斧、石锛、石球等,都被当做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证据。
考古
虽然曾遭人无意破坏,但赤沙湾遗址现在保存文化遗存较为集中的地方,仍有1500平方米以上。曾挖掘出石器类中的双肩石斧、石锛、石球、砺石;陶器类中的夹砂陶釜、陶罐、陶器座等,都很有特色。
横琴南环遗址则位于横琴岛南面沙丘上,面积约8000平方米。曾发现商周时期的绳纹夹砂陶釜、曲折纹陶罐、陶箅、器座、石网坠、砺石等古物。
新志
虽然横琴一直在那儿,但直至1983年的全市文物普查,珠海人才知道赤沙湾遗址的存在,才恍然惊觉横琴的历史可以逆推至史前。
风物
三叠泉
三叠泉是横琴岛上的名泉,亦是横琴必游之地。泉水自458米的脑背山飞流直下,三叠之后成潭。其中,由上而下叠成的瀑布分别名为大狭瀑、飞凌瀑和隐灵瀑,山脚下潭水现被开辟为山泉泳场。泳场由鹅卵石砌岸铺底,畅游其中会发现泉水有两种水温,上暖下凉,令人啧啧称奇。
开辟为景区后,管理方在景区内广种竹林,修葺石阶供游客缓步登高。山上奇石遍地,山花漫野,极目可望大海环绕的横琴岛,北见澳门莲花大桥,西有芦苇荡、红树林,中心沟养殖场则如块块镜面,令人心旷神怡。
采写:本报记者 过国亮
摄影:本报记者 陈坤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