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摘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2日04:54  大河网-河南商报

  

河南摘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河南摘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奖励大会开始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颁发奖励证书。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2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河南荣誉

  我省25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

  商报讯(记者 王俊伟 通讯员 杨帆)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河南省25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空前”突破。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日共奖励了282个项目。其中,我省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共3项),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共17项),2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中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来说,昨天的奖励令人振奋。以该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就是我省所获3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的一个。

  据介绍,这项技术的开发应用成功,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连续重整成套技术的国家,成为我国炼油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这套技术到底啥用?

  据省科技厅介绍,“催化重整”技术,是世界各国石油化工厂广泛采用的一种清洁型炼油技术。由于我国上世界60年代以来建成的一批“半再生的催化重整生产装置”技术落后,而新世纪以来我国汽油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全球都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使得国内不少炼厂不得不引进国外技术,经估算,他们已向国外专利商支付技术使用费十几亿元。洛阳公司的这项突破的价值正在于此。

  此外,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姚致清等完成的“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吕平安凭其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强抗倒小麦新品种豫麦49号、豫麦49-198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农民技术创新奖。据了解,今年全国总共才评出两名农民技术创新奖,这个奖项是国家2006年开始设立的,每年奖励不超过4人,而四年之内,我省就有3位农民科学家获此殊荣。

  在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孙家栋,

  参与我国1/3航天器的自主研发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

  “孙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科技大师。如果没有孙先生倾心真诚的合作,中国的首次‘月球探测—绕月探测’很难顺利实现。”1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表示。

  在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指挥体系中,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三人被誉为“黄金组合”,真正的“三驾马车”。2004年2月25日,当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即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为总设计师,聘任欧阳自远为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同时给工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欧阳自远认为,“嫦娥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孙家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的传奇人生是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 “第一”密切相连的。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1958年,孙家栋回国。1958年4月,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毛泽东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令。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重组卫星研究队伍。

  从1967年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商综)

  太空有颗小行星叫谷超豪星

  谷超豪,1926年5月出生于浙江温州,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9年获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现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数学家,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谷超豪早期从事微分几何的研究,是苏步青教授所领导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中坚,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统和重要的研究成果。他的博士论文《无限连续变换拟群》被认为是继20世纪伟大几何学家E.嘉当之后,第一个对这一领域做出的重要推进。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谷超豪敏锐地注意到与高速飞行器设计相关的数学理论研究,既是国防建设的需要,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他将主要精力转向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为解决超音速空气动力学中的若干重要数学问题做出了先驱性的工作,所提出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途径。

  1980年,谷超豪在规范场研究的基础上,用独特的微分几何的技巧,从物理学中提炼出了“波映照”问题。他的这一突破性的工作引发了众多国际顶尖数学家的关注和后续研究,形成被国际学术界称为“波映照”的研究方向。

  谷超豪发表数学论文130篇(其中独立发表100篇),在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合作出版专著两部。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帕利斯教授把谷超豪列为培育中国现代数学之树的极少数数学家之一。

  2009年10月20日,“谷超豪星”命名仪式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并演示了“谷超豪星”太空运行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80多岁的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在命名仪式上表示,命名是一次极大鼓励,自己在数学研究上只是取得了“一点点建树”。

  2005年,谷超豪仍带着3名研究生,坚持每个星期至少有两个半天与学生进行讨论,甚至给一些学生开小灶。在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中,已有9人当选为院士。(商综)

  十年来共有16人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历届获奖者分别为:

  2000年吴文俊、袁隆平

  2001年王选、黄昆

  2002年金怡濂

  2003年刘东生、王永志

  2004年空缺

  2005年叶笃正、吴孟超

  2006年李振声

  2007年闵恩泽、吴征镒

  2008年王忠诚、徐光宪

  2009年孙家栋、谷超豪

  新闻背景

  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具体体现。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据新华社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