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专业的物管公司,但小区内仍然井井有条,小汽车、自行车停放有序,绿化也不见杂乱,路面干净清爽,老人欢声交谈,孩子们快乐嬉戏……这是记者昨日在武侯区长寿苑社区13号院看到的一幕。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院长”的居民院落自治管理小组组长谭仁秀大姐告诉记者,小区实行“院落自治”已经两年多了。
不仅仅是在长寿苑社区。近年来,武侯区适应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全面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初步构建起城市社区治理新机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该区积极探索“社区组织细胞化、社区管理民主化、社区服务自主化”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实现了从“代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从“直接管理”到“主动服务”、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社区组织细胞化
院落事务居民做主
走进长寿苑社区13号院的大门,你会发现,院子里的20名党员都在大门左侧墙上的党员服务承诺公告栏中亮明了身份,做出了为大家服务的承诺,并且有完成承诺的情况。比如雍岚婷,就承诺每月义务植树护绿一次,而且完成得不错。 党员服务承诺公告栏对面,就是小区的门卫室,这里同时也是“院长”谭仁秀大姐的办公室,“我每天都在这里‘上班’,从早上8:30到下午6:00,居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我们解决。”谭仁秀大姐已经连续当了三年“院长”。在13号院,小到家里漏水、邻里纠纷,大到违章搭建、安装一户一表等事,只要谭大姐和她的两位同伴——自治小组的另两名成员出马,基本都能顺利解决。
2007年以来,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探索出了“把组织划小、让骨干增多、网格管理、院落自治”的组织“细胞化”新模式,即根据社区党员和社区资源分布情况,将社区划分为以居民院落或若干居民楼为基本单元的院落型,以一个单位或几个相邻的单位为基本单元的单位型,分别建立党组织,形成纵向“社区党总支-院落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横向“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工作体系,使组织“细胞化”,并实行网格化管理,真正做到哪里有党员、党组织就建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在哪里。
同时,长寿苑社区主动更新管理理念,运用公共管理方法,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方式由直接管理向运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组织引导居民依法自治转变,把社区治理单元细化到院落,设立院落民情代表议事会,成立居民院落自治管理小组,全面推行“院落自治”,真正做到了院落事务“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
长寿苑社区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武侯区逐步建立完善了由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居委会、居民自治小组、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自治管理组织体系,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和谐社区。
社区管理民主化
社区事务公开阳光
2009年5月,一场特殊的竞标会在长寿苑社区5号院拉开大幕,参加者都是5号院的居民,组织和实施者就是5号院院落自治管理小组。经公开竞标,5号院非机动车棚以一年3.6万元的价格出租,所得收益全部归院落,用于院落居民事务开支。长寿苑社区居委会还把街道下拨的每年12万元的清扫保洁费下放到院落(其中80%下放院落,20%用于年底院落考核奖励),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还权于民、让利于民、不与民争利。
武侯区通过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为基层各项工作顺利推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武侯区积极探索完善社区自治管理制度透明化的长效机制,相继建立了院落自治制度、民情议事制、财务管理制及考评制度等,实现社区民主管理的公开阳光。
社区服务自主化
政务服务方便“到家”
完善的社区服务机制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武侯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院落居民自治小组为平台,将政务服务延伸到院落,广泛开展了社保就业、低保救助、计划生育、食品安全、法律咨询、健身美容、治安防范等“一站式”服务。比如长寿苑社区有居民上万人,针对没有物管代收,居民每月交水、电、气费不方便的情况,社区主动与公共中介机构联系,在社区设立了专门的窗口,使社区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为了提高服务效率,街道还要求社区和居民自治小组在处理居民事项时做到“大事不过周、小事立即办”。
玉林街道黉门街、跳伞塔街道南虹村等社区纷纷搭建起专业服务型社区网络,广泛联动整合企业、个体商户和社会组织资源,深入院落为居民和驻区单位企业提供内容丰富的服务。目前,服务站在已有的居家养老、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贫困家庭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的的基础上,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企业签约新增了健康卫生保健服务、房屋租赁及中介服务、电器耗材维修服务和社区团购等多项便民利民服务,居民可通过电话申请、到场申请和网上申请的方式,寻求快捷、便利、有保障的院落上门服务。
赵雅莉 本报记者 钟蓓 摄影 刘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