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讯(记者 杨兴文)收入大增长,走路不再难,吃水不犯愁,宾县常安镇安山村两年间面貌一新,迅速甩掉了贫困帽子。村党支部戴书记说,要是没有市农委这份好亲戚,安山村摆脱贫困的日子不知有多远。
安山村位于宾县东南部的半山区里,长期以来,因“庄稼长不好、烤烟烤不好”等主要农业生产发展迟缓,农民收入水平低位徘徊,而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没有洁净用水等生活状况,又制约了全村经济发展。
2008年以来,市农委与安山村结成“帮扶对子”,市农委派出工作组深入安山村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就农业生产进行指导,开展“送温暖”活动等常规性工作,一方面确定了扶贫开发“五个一工程”的长期帮扶规划,即发展一个产业,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努力实现一村一品或一屯一品;改造一个中心屯,对泥草房改建、村路硬化等给予扶持;修好一条通村路,对河油坊屯到中心屯1.5公里路面进行修缮;上一个饮水工程,解决部分村民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转移、输出一部分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开发出一个适合当地实际的支柱性产业,是扶贫开发成败的关键。市农委根据安山村产业地域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力扶持发展烤烟种植,2009年全村种植烤烟1900亩,为提高生产规模、生产效益,不断生产出优质高价的烤烟烟叶,市农委与上级主管部门协商改建古城屯40座密集式烤烟炉,总投资100多万元。新烟炉建成后使烤烟质量提高一两个等级,好烟卖上了好价,每亩烤烟增加收入三四百元,40座新烤烟炉为该屯年增收120万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安山村烤烟特色产业终于实现了向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变。
农民穷,在一定程度上穷在就业不足上,如果光从事一般农业要有半年多的农闲时间,如果都从事农业生产差不多有10个月的农闲时间。如何把农民输送出去,是实现安山村农民增加收入的又一关键问题。两年来,市农委和安山村委会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加大服务力度等措施,进行由劳务输出经纪人、带头人及有组织的定向劳务输出,使安山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00多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0%,其中举家搬迁外出务工203户,占总户数25%,流转土地4000亩,占耕地面积的15%。年创劳务收入5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相当于农业总收入的30%多。
“要想富先修路”,安山村地处半山区,由于多种原因,道路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去年,市农委帮助筹集资金150多万元,为安山村修建了第一条5公里的水泥路。整修其他屯内沙石路面10条共7000延长米,村民们出行不再难。
为丰富农民日常文化生活,市农委重点在安山村中心屯的何油坊屯,协调投资15万元建活动广场一座,投资13万元建文化活动室一座。并动员村民植树2000株,还投资126万元修水泥路面2200延长米,水泥边沟4400延长米,曾经“脏乱差”的中心屯面貌一新,村民们感到日子过得有劲头了。
安山村村民多年饮用地表水,人畜饮水安全无保障。市农委于去年协调资金70万元,打四眼深水井并配套安装,使全村80%多的村民吃上了洁净安全的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