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扬 通讯员段金平)昨天,国内第一个以城市地质为主题的地质调查项目《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由国土资源部正式移交北京市政府。据悉,地铁建设、地下空间开发等重要的课题都开始用上这一科技成果,包括地铁三维模拟开挖。
“调查报告的众多成果已经在奥运场馆建设、应急水源地勘查建设、垃圾填埋场规划选址、新城规划、地铁勘查施工、特色农业区划、浅层地温能开发、限建区规划、水环境保护条例编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位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专家说,“北京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以前这项研究基本是空白。”
北京市地勘局信息大厅,随着鼠标的点击,北京地下主要岩性地质体、地下构造断裂、地热、地下水等三维仿真模型等内部地质结构,一幕幕形象地展现出来。据介绍,调查报告对生活垃圾场现状、断裂活动性、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同时建立了工程建设层以及奥运场区等8个三维地质模型和城市地下水流仿真模型,用三维的方式立体、生动地透视了北京的“地下迷宫”。
北京正在大规模进行地铁建设,《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这项刚刚“诞生”的科研成果已经应用在地铁建设中了。北京市地勘局局长魏连伟告诉记者,在地铁6号线、7号线、房山线的选线勘察阶段,已经利用北京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沿地铁设计路线进行了地铁隧道模拟开挖,通过三维可视技术,将隧道四周地层地质结构和属性特征直观、准确地显示出来,为地铁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中,大屏幕上显示出地铁规划线路全程的立体地质结构,系统还对活动断裂、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进行评价,地铁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可能存在的岩土工程情况一目了然。
此外,通过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种类进行调查,确定全市共有468处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不过,北京市地勘局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市民不必担心,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位于山区,这些地区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受灾的村落已经组织整体搬迁。据悉,这份首度破解北京地区“地下迷宫”的调查报告目前提供政府部门免费使用。
【新闻链接】
调查报告三大看点
一、北京平原96%地区土壤优良
通过调查表示,北京平原区96%的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大兴南部地区西瓜产地的表层土壤富含碘元素,表明作物品质优良与地质背景有关。延庆县、大兴区进行的生态农业地质及土壤养分详查与评价,其成果已为区县一级政府规划合理农业种植、适时进行土壤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首次查明北京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54种元素背景及现状,发现大部地区土壤环境良好,但部分有害元素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二、垃圾场地下水污染有了风险评价
根据此次对北京平原区的生活垃圾场现状调查,共查出生活垃圾场490处,其中高污染风险场地125处,中等污染风险场地160处,低污染风险场地205处,总占地面积1077.3万平方米,总填埋量约3636万吨。
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城市生活垃圾选址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价,并对垃圾场地下水污染进行了风险评价。根据调查结果,有关部门将为北京划出禁止填埋区、限制填埋区和适宜填埋区。
三、地热水可持续开采100年
经过详细的调查和评价,北京市地下水年均可开采量为26.33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地下水年均可开采量为24.55亿立方米,山区为1.78亿立方米。为恢复和涵养地下水,平原区地下水开采资源量应控制在每年21.32亿立方米。
此外,北京平原地热水总储存量250亿立方米,地热水年水位下降1米可开采量达到7775万立方米,可持续开采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