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困惑引起的思考
专家:项目产业化
前景是关键
南方日报讯(记者/曹斯)本报昨日报道《“电力风筝”将折翅广东?》引起关注,大家各抒己见。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风”受挫,主要原因在于其离产业化还有距离,引进必须谨慎。
对于张建军提出的“天风”技术太新、评审专家难找的问题,评审组成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杨苹说,高空风能技术门槛确实很高,审评时需要提供具体参数与样机,但张建军团队以专利保护为由,未提供样机运行视频等详细材料。
“其实他不必担心专利被窃,因为按中国的法规,在申请之日起,项目专利就已受到保护。”一位从事机械电子研究的专家指出,“如果展示视频就能被抄袭,这技术也太容易了吧。”
有网友表示,科学技术不同于其他行业,在目前情况下,政府决策只能听专家的意见。如果认为项目新,就质疑专家的评审资质,那么试问,还能请谁来当裁判?
至于前景不太确定的项目该如何支持,杨苹表示:“天风”这类看似天方夜谭的项目关键要看其可行性和技术成熟度,“它至少得有实质性的支持材料,否则就口说无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