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站在上海宾馆门口等同学来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9日08:54  深圳晚报

  

站在上海宾馆门口等同学来接
站在上海宾馆门口等同学来接
站在上海宾馆门口等同学来接

  1985年10月28日,在当时深圳市区西面的城市边缘,一座12层高的建筑耸立在人们眼前。其圆柱体的新颖造型和洋味十足的罗马顶,立即成为当时还空旷如野的深南路上壮阔一景,这座建筑就是“上海宾馆”。几十年来,上海宾馆始终坚持海派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因而成为深圳的一个经典。

  “你在上海宾馆等着,我一会儿就过来接你。”许多人初来乍到深圳,都曾拎着行李在上海宾馆等待过,等待朋友、同学或者是老乡接自己融入到这个激情燃烧的城市。对许多人而言,上海宾馆不是一座冷冰冰的地标建筑,而是他们在深圳放飞希望和理想的起点。

  1985年10月28日,在当时深圳市区西面的城市边缘,一座12层高的建筑耸立在人们眼前。其圆柱体的新颖造型和洋味十足的罗马顶,立即成为当时还空旷如野的深南路上壮阔一景,由此奠定了其后成为城市地标的先天优势。这座建筑就是由深圳中航集团、上海石化、香港深业集团合资组建的“航空宾馆”,由于股东中上海方所占股份最大,后来又改名为“上海宾馆”。

  随着深圳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中心的逐渐西移,上海宾馆所处的位置也从原来的城乡结合部变成了繁华的商贸核心地段。四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令上海宾馆显得不再那么高大夺目,但其经久不变的容颜更透出几分宠辱不惊的气度,慢慢地它演变成了深圳这座城市的经典。

  上海宾馆之所以能成为深圳的一个经典,是因其始终不变的坚持。深圳这座城市从来不缺变化和创新,但是上海宾馆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海派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虽然近25年间,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上海宾馆进行过大大小小七八次装修改造,但是其独特的海派文化韵味却从未改变。

  在初期具有招待所性质的上海宾馆,最早的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以中航系统内来深圳出差公干的上海人。于是,在宾馆的设计装修和内部设施布局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细腻柔美的特质;宾馆外观是仿老上海外滩建筑设计的,宾馆里面拱形门廊、铜质把手、玻璃印花、蕾丝窗帘、壁画等也全是海派风格;就连宾馆招的服务员也全是上海人……从那时起,浓浓的海派文化氛围就成了上海宾馆的独特魅力。

  如今,走进上海宾馆,海派文化的细腻、浪漫,依然无处不在:中餐厅走廊里颇具上海风情的石库门柱,包房门上的虎头门扣和房间里的老式留声机、电话等,使人仿佛置身十里洋场的老上海。上海宾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令习惯了变化的深圳人有了一处活着的集体记忆。

  对许多无缘踏入上海宾馆的深圳人来说,上海宾馆经久不变的外貌,及其所处交通枢纽的重要地理位置,也令他们的记忆与上海宾馆这座地标建筑纠结在了一起。

  “我初来深圳时,就站在上海宾馆门口等同学来接,当时上海宾馆于我就像一个梦幻的存在,风情万种地停留在深南大道绿色的街头。”杨先生回忆初来深圳的那个冬天依然感慨万千。

  一开始,杨先生就借住在上海宾馆附近的一幢出租屋里,每天一大早,他就在上海宾馆站坐上第一路班车,然后让车轮载着自己通向深圳的各个区,傍晚时分,他又坐上末班车回到上海宾馆,停下自己匆匆的步伐。杨先生说,那时的上海宾馆,既是他每天放飞希望的起点,又是一天晚归的终点。

  如今,杨先生已经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但他依然无法忘怀初来深圳时从上海宾馆出发的朝朝暮暮。杨先生说,每当自己失意的时候,他就会想到上海宾馆,想到初来深圳时的境状。相信许多人都与杨先生一样,上海宾馆,是一个归零的起点,让他们滋生出从零开始的心境和勇气。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