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大樱花商业化的是与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3日19:00  汉网-长江日报

  

武大樱花商业化的是与非

  焦海洋/图

  朱四倍(教师)

  樱花开放期间,武汉大学却对每位游客收取门票费———每人十块钱,其中附带了不少商业活动。武大作为一所公办大学,能否利用公共资源谋取利益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樱花商业化”是大学对世俗的附和而非抗拒。大学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但不能等同于社会,还要尽可能避免受到肤浅、功利的社会生活的影响,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责任,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操守。面对“樱花商业化”,包括武大在内的高校恐怕都要有所反思吧?

  王传涛(教师)

  武大的开与北大的关,都是学校自个考虑的事儿,只站在社会公益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大学学子亦不公平。问题是,在这个周末,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市民来到武大参观呢?3月下旬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出门踏青游玩是好选择。可去哪玩、哪儿风景好、车方便,哪儿不收或少收费呢?

  事实上,武大樱花的受宠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下城市公益设施的一种短板———城市对于游玩设施的供给,远远落后于市民们的主观需求。相信,这恰恰是我国城市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

  杨海东(职员)

  “武大樱花”备受关注,恰恰反映了当前经济关注与文化关注上的偏颇失衡。

  首先,过重依仗“经济视角”,令城市的人文底蕴培育,走上效益当先、急功近利的偏门。樱花节也好梅花节也罢,国内城市在为自身寻求文化符号的同时,鲜有在文化软硬件上打基础、深挖掘的耐心,而是选择眼球效应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其次,过分依赖“经济杠杆”,令校园文化难以“独善其身”。作为城市的一分子,校园开放服务于社会本无可厚非,但面对纷至沓来的游者,出售门票希望借助“经济杠杆”处理校园文化与社会分享的矛盾,已明显力不从心。

  我以为,就事论事埋怨校方管理不善卖票赚钱,或是谴责游客素质不高,倒不如反省一下我们流行的价值观,是什么令我们的文化审美丢失了“春意”?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