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绿色草坪上用黄花嵌着三个数字,人们都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在纪念碑刻后面的草坪下,埋着七千多名地震遇难者的遗体。草坪的后面即是被山石彻底埋压的北川中学,一千多名师生长眠于此。
三五位相互搀扶的人俯身下来,小心地点上蜡烛,在脸盆里燃烧纸钱。雨丝迷蒙,时时从伞沿上流下来,却没有浇灭一簇簇旺烛和香火。那些守望在此的魂灵们,已化身满坡翠绿的绿草,此时也在凝望这香烛吗?
我第二次来到北川,第一次来到震后的北川。满街的水渍和远处奔涌的湔河波浪,不再代表幸存者、追思者悲伤的泪水,而把两年前的血迹冲刷干净。只有那些断垣残壁,是无法愈合的创口,是见证灾难的墓碑。
今天离汶川大地震忌日两周年还有三天,三三两两的人们提前赶来祭奠亲人。人们已经少有痛彻入骨的表情,多了些淡然,甚至与同行者还有一言半句说笑。生活总要进行,在同胞们的倾情援助下,生活泛出亮色,可以稀释痛苦。亡者有知,也会欣慰。
今天是母亲节,有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同来,我凝视孩子崭新的面庞,如同欣赏一株新开的花朵,竟然忘了按下快门。错过了在地震遗址现场拍下母亲与孩子祭奠亲人的照片,不算什么,孩子没有错过她的母亲,没有错过和母亲一起履行追思的庄重仪式,没有错过学习感恩的生命课程。
我捧着一束新采的黄花,它们重得我几乎握不住,我向纪念碑后的草坪深深地鞠了三次躬,我似乎听到草叶们温柔的耳语。同胞们啊,我曾为你们的遭遇泪水滂沱,心痛如割,我泪仍在,供奉在心里的神龛,我痛依然,承载天地间一分悲悯。
工人们在整修地震遗址博物馆,更多的工人们在重建美丽壮观的灾区新居。我的故乡山东举全省之力,以超过百亿元之资把北川新县城、新道路、新景观、新生活从图纸上,移到现实中。“感恩国家,感谢山东”,这样的大红标语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同行的小王是老乡,山东聊城人,地震发生时刚刚从内蒙古一所学校毕业,即南下灾区当上抗震救灾志愿者,后来考取北川县公务员,成为县委宣传部一名网络新闻工作者。八零后的小王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与成熟,以主人的身份介绍废墟背后的情况。他引领我们来到山东援建北川指挥部,负责人仲处长带我们参观他们住了快两年的临时板房,了解为救灾援建呕心沥血以身殉职的崔学选的事迹。
头天晚上,数十家知名网络媒体的年轻编辑们启动了汶川大地震两周年“重返灾区看民生”采访报道活动。他们将打开一扇一扇门,探访门后的故事,握住一双一双手,感受灾区重建的力量,触碰一颗一颗心,捕捉抗震救灾精神的真实脉动。记录就是参与,传播就是力量,引导就是贡献,愿这些青年才俊不辱使命。
逝者安息,生者安逸。草木和谐,天地慈悲。(此文写于2010年5月9日晚由成都返回北京途中。策马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