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技师尖子可获2万政府特殊津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0日03:52  北京日报

  即日起,本市将面向技师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简称“特贴技师”),数量不超过100名,获选者每人可一次性获得2万元特殊津贴。这是继2008年之后,政府特殊津贴第二次面向技师。

  ◆ 数量不超过百人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昨天启动2010年享受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选拔主要面向工作在本市各类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技能高超、工作业绩突出的技师、高级技师,他们经单位推荐和有关部门审核,均可参加选拔。不过,2008年已享受国务院和市政府特贴人员不在此次选拔范围内。

  享受特贴的技师、高级技师主要采取单位逐级推荐、审核,全市组织评审的方式,还要经过公示。报名截至6月20日结束。“要以近5年来取得的工作业绩、技术成果和贡献作为推荐选拔人选的主要依据。”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享受技师津贴人员选拔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次选拔是第二批。首批获得政府特贴的高技能人才有91名,本次选拔也要求数量不超过100名。

  ◆ 选最普通行业中的最优者

  “特贴技师”选拔主要面向基层各行各业。2008年8月,本市在全国首次开始评选推荐享受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共接到各类企业报送的材料近400份,基本涵盖了现代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重点建设等领域,涉及近百个职业。

  而首批获得特贴的技师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长期扎根基层、工龄普遍超过二三十年。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除了常见的厨师、摄影师、营业员、餐厅服务员、车工、钳工、电工外,还有像酱腌菜制作工、挤奶工、修脚工、花卉工、家畜饲养工、焦炉调温工、煤气调压工、特快专递分拣员……这些工作听起来“家常”得甚至有些不起眼,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为企业实现节能降耗,有的带动行业技术创新,还有的创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据了解,本次选拔也将本着面向一线原则,给更多不起眼的行业“状元”以政府津贴。

  ◆ 倡导技能人才培养

  据介绍,本市建立市政府技师津贴制旨在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倡导技能人才培养。此前,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对象一直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随着近年来本市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待遇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措施,特别是企业对技能人才“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制约本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成为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通过政府技师津贴,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用人观念,推进首都经济发展。

  相关链接

  享受政府技师特殊津贴条件

  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个人职业技能在国内或本市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实践经验丰富,在同行业领域中享有较高声誉,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技能高超,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预防排除重大事故隐患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本市有重要影响的。

  2、在技能、技艺上有被社会公认的绝招、绝技。总结出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同行业较高生产、销售记录。

  3、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培养后备技能人才上,发扬团队精神,传授技艺,所带徒弟多人成为企业技能骨干、在全国和市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在编制标准工艺、工作方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袁京 RB156

  新闻时评

  这种引导很有必要

  李清

  本市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技师,此举对于培养和吸引高技能人才,满足本市多层次人才需求是一个积极的引导,很有必要。

  北京的发展需要各种层次、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作为首都,人才汇聚,吸引了大量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但工作在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是一个急需补齐的“短板”。

  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除了企业和学校加大投入之外,政府进行必要的政策激励和引导,同样意义重要。给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技师发放特殊津贴,从表面上看只是在奖励技师本人,其实更是在向社会表明,成为“高级蓝领”同样能够获得认可。近年来,北京高度重视这方面工作,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效果显著。这些政策举措,对于改变传统上“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为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必将发挥有益作用。 RJ236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