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象品评:被批评者只有三个“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0日05:39  哈尔滨日报

  朱慧松

  “有的城区和单位还在等”,“有的城区组织力度有限”……“有的”,这个报告中的常用词,将在武汉今年强力的环境治理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实名批评。(5月19日《楚天都市报》)

  昨日,在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会议上,武汉市城管部门在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时,提到“有的城区”、“有的单位”,连续用了四个“有的”。该市市长阮成发打断汇报说:“有的?这样不点名,能解决问题吗?如果连点名的勇气都没有,怎么解决问题?不点名的结果,是大家都在观望,却无人整改。”

  如今实名制是个时髦词,到银行存钱、上医院挂号、去网吧上网都得用实名,据说日后网上发帖也得用实名了。可对于批评,一些单位和部门依旧大搞“虚名制”,被批评者通常只有三个“姓”,或是姓“某”或是姓“有的”或是姓“一些”,如“某部门”、“有的单位”、“一些地方”工作搞得不好,亟待加强等等,让百姓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是在说谁。

  其实哪些地方、部门或单位工作没做好,有关方面是心知肚明的,为何要含糊其辞,搞文字游戏呢?想必是有种种顾虑,就拿城管部门来说,要是直接说出哪些地方的工作没搞好,对方脸上无光,自己也得罪了人,以后不好开展工作,不如当好好先生,高抬贵手、嘴上留情。这看似皆大欢喜,实际上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反正不点名,工作没搞好的单位不担心影响形象丢面子,日后会继续敷衍了事;而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的单位也成了“某”、“有的”、“一些”的嫌疑对象,反正搞好搞坏一个样,又何苦卖力,不如得过且过。

  总之,不指名道姓的批评无关痛痒,非但老问题没解决,还可能冒出新问题。因此,只要证据确凿,批评就应搞实名制,指名道姓、一针见血,让被批评者颜面扫地、无地自容,这样才会促使其痛定思痛、引以为戒,更好地开展工作。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