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会探索新住房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0日05:43  新晚报

  本报特派记者 王辛娜

  人口越来越多,人均居住空间越来越小。如今,“住者无其屋”已成为世界上所有人口密集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世博会上,“让住者有其屋”的解决方案成为许多参观者驻足细品的焦点。

  巴塞罗那

  激活老城区的新功能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西班牙巴塞罗那案例建设性十足,引起游客极大兴趣。

  据介绍,巴塞罗那希望建立一个紧凑型的城市,将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为居所用”。在老城区,由政府牵头进行了一系列公共场所的重新规划与整合,鼓励市民集体使用这些新增的空间和设备。

  在对老城区历史建筑进行必要保护的同时,政府鼓励将现有建筑进行翻新后利用。比如,老城区的一些旧工厂由于产业调整和搬迁已经荒废,但是其占据的地理位置却交通方便、生活设施齐全。于是,旧工厂被保留下来,内部改造为新型敞开式公寓,租售给在附近工作、渴望住到“物美价廉”房子的年轻人。

  麦加米纳

  高密度居住破解难题

  在沙特麦加米纳,300万人居住在4平方公里的奇迹已经上演多年,这种解决临时性居住难题的案例不乏可借鉴之处。

  18顶直径26米、最大垂直高度7.2米的巨型帐篷,在世博园的东北角支起了一道独特风景。“帐篷之城麦加米纳”展馆的布置很简单,乍看之下只有一些影像图片和几个模型。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在展馆里走上一圈后,游客不禁惊叹小帐篷里的大智慧。

  据介绍,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是朝圣旺季,这时集聚在有“山谷之城”之称的麦加米纳的人流量将达到300万左右,且这个数量还在逐年递增。麦加米纳案例展示了如何在4平方公里内解决300万人的居住问题———帐篷布采用特殊材料,可以防火、挡风、防腐蚀、防滑,使用寿命长达25年,特殊的“太阳光滤镜”仅容许10%的阳光透入帐篷,确保帐篷内的温度适宜。

  马德里

  “保障房”可以再多些

  在西班牙马德里案例馆,表达了政府对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关注。

  展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竹屋”,它是马德里卡拉班切尔区2007年建成的一幢保障性住房的翻版,88个低收入家庭平均每户房屋面积70平方米,并已成为房子的主人。

  据马德里馆负责人介绍,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马德里就着手为低收入人群修建用于租赁或买卖的社会住房。2008年已建成的61712套住房中,社会保障性住房占60%。在该市2011年计划中,修建总量的50%都是给普通人居住的保障房。

  本报上海电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