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重庆816地下核工程主洞口。
5月10日,导游小姐唐红艳在带领游客参观816洞体时说,如果世界末日来临,她就躲到816洞体里。这个洞体可抵抗1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在空中爆炸。
和导游唐红艳不同,靳文国生命中最灿烂的年月都是在这洞体里度过。他是原816厂土建工程师。
靳文国说,这个洞体确实是个人工奇迹。而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很难以介绍旅游项目的方式说清楚。
绝密“816”
如今67岁的舒美看着每天游客进出洞体,她感叹时代的变化。她说,以前洞口附近,成分不好的人都要被迁走,还有军人站岗,一般人进不了。
舒美是1966年参与兴建816核工厂的一名职工。她说,816当时对外称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招民工修洞时,对他们的政治成分也有非常严格的考察。
原816厂土建工程师靳文国说,一进单位,首先就是上很多天的保密课,然后是宣誓、考试。他们每人只能看自己的图纸,在单位领的笔记本都被编上号,下班前必须上交保密科。
郭镇川是原816厂的测量队职工。当初,他每个月往家里寄钱,信封上地址只能写邮箱编号,如“重庆市4513信箱”。
郭镇川在1967年与一名教师结婚。据他说,谈对象时组织上也很关心对方情况怎样,需要得到组织上的认可。“若爱人成分不好,便不能调进816厂的家属院和家人同住。”
据郭介绍,在816厂区,医院、学校、市场一应俱全,与地方基本完全隔绝。同事之间互相不打听在哪个部门工作、干什么,是当年的工作常态。
舒美曾听说,当时厂里曾有一个大学生因告诉厂外的人,如何转送技术资料,被检举后直接调去烧锅炉。
重庆涪陵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冉启蕾告诉记者,在2002年816洞体解密前,厂里一直是维持着这种绝密状态。
“816”定址 ,“白涛镇”消失
韩明是重庆建峰化工集团公司武装部长。而“建峰”是816厂“军转民”后使用的名字。
韩明的父亲韩志平就曾参与了816厂的选址勘探。韩明说,816建厂和1964年在全国推行的“三线建设”有关。
据韩明介绍,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在中国参与援建的苏联专家被全部撤回,“于是我们的军事工业则变得无秘密可言。”
韩明说,1964年8月4日,越南战争中,美国炸弹落到了北部湾和海南岛。当时中央认为,工厂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于是发起了“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建设”就是,从重点军工企业、大城市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抽调人才,去云贵川等西南部山区建设分支机构。
816厂的母细胞就是在甘肃天水的404厂。这个厂1958年由苏联专家援建,生产了六氟化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做出重大贡献。
1965年年初,404厂的韩志平——韩明的父亲,踏上了勘测选址的征程。韩明说,开始的1年半,选址勘测组跑了云贵川的很多地方,“很多车都跑废了。”
从已去世的原816厂总工程师宁志敏的回忆材料上显示,当年选址小组曾提出过三个地点。第一个是川西洪雅县罗坝区,第二个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第三个是重庆涪陵的白涛镇,定址白涛镇后,这个地名便从中国地图上消失了。
修建18年被叫停
在土建工程师靳文国记忆中,816厂停建是发生在1984年。
靳文国说,让816厂停建的原因,还是因为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
一份“816厂建厂史大事记”显示,1981年4月,国务院确定816工程缓建。1981年10月,国务院又作出恢复816厂施工的批示,重启资金为2.25亿元人民币。1982年5月,816厂转为缓建项目,“产品已属长线,超出国家需要”。1984年6月,中央正式停建816项目。
截至816工程停工,其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前后共投入6万人,包括军人和技术职工。
“ 7.4亿,在那个时代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的三峡大坝。这是个人工奇迹。”重庆建峰化工集团公司的何成福估算,当时7.4亿折合现在的币值超千亿,“当年普通干部月收入也就30多块。”
原816厂工程师李家如分析,停建的主因是816的建设周期太长。从1966年到1984年,用了18年。而且816采用的核技术已经落后。
“816”变化肥厂
靳文国在工程停建前已是816厂设计院的院长。他说,当时厂里云集了中国最好的工程师和最顶尖的大学生,许多技术人员都有留日、留苏等留学背景,“以816顶峰时期的实力,单独开个设计院,比当时很多大学的实力都要强。”
李家如是67届北大物理系毕业生。他说,当时厂里的大学生,有近40%是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
工程停建后,大量精英流散。
据厂内资料显示,816厂在1981年最高峰时有5240人,到1986年减少了1400余人。
在1981年缓建期,816工程的各个分厂纷纷想过各种挣钱办法,做蛋糕、生产电视天线,什么流行就生产什么。甚至有的分厂认为洞体内空气潮湿,便在里面试种蘑菇,最后失败。
816厂停建后,改名为“重庆建峰化工集团公司”,并用二机部给的1920万元,转型生产尿素化肥。
变身景点对外开放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于2002年决定对816洞体解密,但对工程的文件资料、设备及其他涉密载体依旧保密。
得知解密消息,时任涪陵区旅游局局长的程仁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
涪陵区旅游局迅速和“建峰”联系,并推荐暨南大学作旅游计划。暨南大学于2004年完成的可行性报告表示,洞体作为旅游开发,需要投资2亿元。
因一时未找到投资方,洞体迟迟未得到开发。
近期,“建峰集团”获得国务院三峡办公室一笔千万元资金,用于解决因三峡大坝而使乌江水位上涨后对816洞体造成的侵蚀。
建峰用这笔资金对洞体的电力设施、道路等进行维护后向外界开放。
涪陵区旅游局局长李廷勇介绍,“816工程遗址”已于去年12月被列入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洞体只对国内游客开放。
今年4月24日是816洞体开放的第一天,前来参观的有6000多人。“五一”期间每天约2000人,平时非周末的客流量每天约200人。
据《新京报》
4月24日,重庆“816核工程遗址”对外开放。
这个位于重庆涪陵大山中的洞体,从1966年开始修建,是由中央领导批准修建的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主要生产核裂变材料钚239——为原子弹的核心材料。整个洞体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洞内建成大型洞18个,乃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可以承受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
1984年,工程全面停工。
2002年,816核工程被解密,遂成为重庆旅游开发项目,于今年4月正式向国内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