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全省第三,头孢曲松钠是“罪魁祸首”
南方日报讯(记者/朱晋)去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上报总数达42425例,其中东莞占2763例,排全省第三位。不过东莞的药品不良反应率并不高,没有进入全省统计的前5名单。
市疾控中心表示,药品不良反应最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从目前来看,头孢曲松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病例数在连续4年的监测中位列首位。
全省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上升
昨日,记者通过相关渠道拿到了《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书2009》。该监测报告显示,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上报总数达42425例,死亡病例为43例。
而自2006年以来,这一数据在不断增长中:2006年20100例,2007年27366例,2008年40064例。2009年的报告表数是2006年的两倍多。
根据去年各市报告表数量排序,深圳6268例、广州6183例、东莞2763例、佛山2738例、揭阳2384例,东莞排全省第三位。
而根据WHO百万人口报告数,2009年各市药品不良反应每百万人口报告情况,深圳715例、中山679例、广州607例、云浮543例、肇庆531例,东莞并未进入前5名。
“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率来看,东莞在全省的排名并不高,说明我们的医疗机构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一负责人表示。
头孢曲松钠致不良反应病例最多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统计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的来源渠道还是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上报数仍然很低。”
该负责人还介绍,导致不良反应的非中成药的药品最多的是抗生素、非抗生素类抗微生物药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需要继续加强对这几类药品的监测,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促进合理用药。”
在具体的分析表中,非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病例数排名前十的药品均为注射用的抗生素类抗微生物药物,其中,头孢曲松钠在4年的监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数均居首位。
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
监测报告分析了去年一年各类药品引起不良反应所涉及的全身系统器官情况,发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红肿;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
而较严重的反应如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喉头红肿、肝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和耳聋等。
药品不良反应的转归有治愈、好转、留有后遗症及死亡等情况。根据去年的情况,全省共上报了43例死亡病例。不过由于统计口径的关系,单单东莞的数据尚难得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