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个当年”造就“富人区” 18年流变已褪去“金色外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0日11:55  云南网

  

“三个当年”造就“富人区”18年流变已褪去“金色外壳”

  现代版的“货担郎”每天都会穿梭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 首席记者杨赋/摄

  开发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新迎小区,当时可是名副其实的“富人区”,入住者非富即贵。光阴荏苒,随着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18年后的今天,当初名噪一时的“富人区”早已淹没在城市发展浪潮中。如今的新迎小区,还住着富人吗?

  昔日辉煌夺目

  “三个当年”造就“富人区”

  1992年,云南地产界创造了一个奇迹。开发建设新迎小区的官房土地开发公司,圆满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交付使用”的“三个当年”奋斗目标,在地产市场上赢得了“要买房,找官房”的良好口碑。其开发的新迎小区,更是配套了一个高档社区所必需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邮局、游泳池、网球场等。小区交付使用后,豪华的官房大酒店、专做正宗粤菜的新人人海鲜酒楼等高档消费场所先后入驻小区。大街小巷里各种火锅店、烧烤店、茶室、KTV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高档的“富人区”俨然成形。

  “我们酒楼一开张,生意就很火爆。”新人人又一村酒楼副总经理曾凯回忆,1999年,新人人酒楼是新迎小区最早的海鲜酒楼。那时吃海鲜还算很奢侈,顾客开的都是中高档车。“有谁请你吃海鲜,那说明他很敬重你,特有面子。吃海鲜,讲究的就是一个‘贵’字。”

  他说,新人人选择入驻新迎小区,“因为当时这里是真正的富人区”。酒楼的主要客源就是小区住户,700多个餐位几乎天天爆满。“有些顾客,一个星期要带家人来两三次,酒楼的家庭餐占很大比重。”

  除了奢侈的海鲜,官房大酒店也是当时“富人区”又一个显著的地标。当时从东南亚等地来的旅行团、公务团,都会选择下榻官房大酒店。

  “住新迎走在路上腰板都挺直了”

  住在新迎小区七组团一单元的罗大爷,上世纪90年代是昆明某厂的副厂长。1992年,他花了10来万元,在新迎小区购置了一套面积为80平方米的三居室。当年交房就搬进了新迎小区,是小区最早的住户。“房子到手时,已是每平方米1500元。”他回忆,当时没贷款,先交几万元的预付金,交房时一次性付清尾款。“当时没有按揭一说,买房者都是抱着现金办了手续。”

  53岁的杨长久老人,现住在新迎小区D组团2栋。1995年时,老杨拿出卖掉老房子的一部分钱——4万余元,在新迎小区买了一套近40平方米的房子。

  他回忆,当年搬到新迎小区时,看着小区内宽敞、平整的路面,还有那么多栋新楼房,他觉得自己的身份陡然上了个档次。带着妻女入住的时候,看着房内平坦的水泥地板,老杨觉得很幸福。“当时新迎小区被称为富人区,住户不是外地生意人就是本地的有钱人。”虽然老杨买的是新迎小区面积最小的房子,但能成为小区一员,老杨总觉得走在路上腰板都挺直了。虽然住进小区都算是成功人士,但小区内仍很少见到小汽车。“那时别说豪华车,只要是有4个轱辘的,都很稀罕。”有辆面包车,人们都很羡慕。

  1995年,官房又在新迎北区建成拥有1000余套住宅的“新迎园丁小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视察园丁小区时,对小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小区亲笔挥毫题词。一个由南区和北区组成、占地面积1300余亩、住户近12000户的大型社区已形成。

  新迎小区建好后,包括时任区长在内的多名官渡区领导都曾在小区安家,“面积最大的只有120平方米”。官房集团总裁刘承玮也曾在小区居住过。 <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