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地区流传着许多有关地名的民间串话。这类串话为当地劳动人民所创作,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反映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性格和智慧,感情和愿望,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味和地方气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了解和研究当地地名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地名串话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串联地名;述说地方特产、特点,描绘地方风物、名胜;记叙地方重要人物、事件;陈述地方的发展、变化等等。
串联地名
“本不赖,贾不赖,兔子沟挨南盖,翻过梁梁就是白银特洛亥。”“一出托城北阁外,哈拉板申来得快,走五申,过伞盖,祝乐沁、公布到大岱,口肯板申挨韩盖,常合赖,麻合赖,勾子板申、兵州亥……”这是两段串联道路所经地名的串话。第一段串联的是武川县境内方位相连的五个村庄,它们的位置从前往后,依次相连,其中南盖与白银特洛亥中间隔着一道山梁。这段串话共二十三字,其中地名词就十八字。第二段串联的是原来从托城(托克托县城关镇)到归绥市(现呼和浩特)的一条一百多里长的车马大道所经过的村镇名。
文中除“一山”、“外”、“来得快”、“走”、“到”、“挨”外,其余全是地名名词。开首的“一出”与下句中的“来得快”互相呼应,说明“托城北阁”与“哈拉板申”之间距离很近。“走”、“过”、“到”、“挨”等动词,各与后边的一个地名名词搭配均表示相距不远,来去方便。这两段串话把两条路线上的村镇依次排列,音韵和谐,节奏铿锵,语言简洁,格调风趣,好说易记,如同给走过两条路线的人绘制了一张简明清晰的方位路线图,起着向导作用。
用串话联地名,有时是以一个重要城镇为中心串联其四周的一片地名。如:“出了萨拉齐西门外,吴坝过去是朱尔圪岱……出了萨拉尔北门外,威俊、马留儿、阿刀亥……出了萨拉齐东门,小厂圐圙来得快,西、东老丈营子、苏卜盖……出了萨拉齐南门外,南园子的水地真不赖,拔了麦子种白菜。”这段串话串联的就是萨拉齐四周的村庄。萨拉齐是塞外重镇,原来筑有西北东南四个城门,出了这四个城门均有道路通向附近村庄。串话说明萨拉齐是四通八达的重镇。
述说地方特产
“内蒙古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土右旗的西瓜、糜米饭,固阳的莜面、山药旦,郊区的蔬菜,石拐的炭,包头的工业大发展。”“花圪台的窝瓜章盖营子的蒜,要吃葡萄一溜湾。”“小河畔的西瓜大圪旦,樊山沟的水果惹人馋,神池窝的葱,小庙子的蒜,刘孤梁出得好大炭。”
第一段串话流传在整个内蒙古自治区。把内蒙古的三大特产冠之以“宝”的美称。第二段流传在包头地区,数说的是包头所辖的几个旗县区的不同特产,瓜粮菜炭各有千秋;“包头的工业大发展”一句概括性很强,点出了包头市区工业的规模、速度和前途。第三段流传在托县一带,表述的是托县境内三个地方的三大特产。第四段流传在清水河一带,这一段比前三段描述得形象、具体,“大圪旦”说明小河畔的西瓜个大体重,产量高,“惹人馋”说明樊山沟的水果色鲜味美;“好大炭”说明刘孤梁出的炭块大质高。
描绘地方的名胜
内蒙古西部地区,阴山连绵,黄河九曲,草原辽阔,平川坦荡,名胜繁多,习俗殊异。做为当地劳动人民意识形态之一的串话,对当地的风景名胜和风物习俗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如:
“黄河长,青山高,名胜古迹数美岱召,水涧沟门树绿花红风景好。”“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热包头,冷集宁,不冷不热归化城(现呼和浩特市)。”“远看是青山,走近是平川,骑马一蹦子,步走得半天。”“新城的鼓,旧城的轿,喇嘛湾的唢呐,毕克齐的号。”“八大孔兑(即沟)靠南山,煨炭先问咱罕台川;东胜煤田一开发,煨炭的美名天下传。”……
第一段说的是土右旗境内的风景名胜,各具特点,绘形绘神。第二段连续用三个数字说明呼和浩特的召庙如林,数目繁多。第三段说的是内蒙西部区三大城市:包头、呼和浩特、集宁的不同气温。第四段说的是大青山及其周围的地形特点:有山地、有平川,还有起伏平缓的丘陵。当地人民用这段串活对此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并点出了“马”是这一带的重要交通工具。第四段用直呼其名的方法说出了土默川上有名气的娶亲用品和乐器。第五段说的是伊克昭盟罕台川一带出产的煨炭(俗称住娘家炭)闻名遐迩及其光明前途。
记叙地方的重要人物
串话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和浓厚的感情色彩。一个地方出现了名人要事,当地便及时地编创出串话来,好的表扬,坏的贬斥,使之很快流传开来,形成一个地区的口碑舆论,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姚仁山,乱拾翻,一心丈量三湖湾,不管人民死与活,只图自己做高官。三湖湾,地板宽,可惜到处是碱滩,一年收获一点点,娃娃老婆缺吃穿。三湖湾,根子硬,无论何人也拱不动。”这段串话说的是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绥远将军、垦务大臣贻谷扎饬和五原厅通判姚仁山,到乌拉特前旗的三湖湾丈放垦地,激起当地农民的强烈反抗。当地农民编创了这段串话来倾诉他们的苦难生活和抗垦决心,并揭露出姚仁山等人勒索、坑害人民的罪行。
“大小羊场、河会坪,芭山营有个鲁润金,他家养活的两排兵,不种洋烟就把股子分,起名就叫‘治黑青’。”这段串话揭露了托县芭山营的鲁润金,在解放前组织反动地方武装,横行乡里,为非作歹,坐享其成的丑恶行经,字里行间表现出人民的不满情绪。
“……从东来了个冯玉祥,大兵扎在包头、圐圙、马场梁,谁种洋烟就拿那‘七升五子圪旦郎’。”这段串话说的是1924年冯玉祥将军率部进驻绥远(现内蒙西部区)后严令禁烟的果断行动。
这类串话比较准确、及时地记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是人们了解和研究有关历史的宝贵资料。
内蒙古西部区的地名串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格调风趣,语言生动,音韵和踏,节奏铿锵,深受当地劳动人民所喜爱和精心培植。由于这类串话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生活的肥田沃土,因此旧作世代流传,新作不断涌现。我们地名工作者、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历史文学家、民俗学家应当及时搜集,认真整理、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史银堂 包头市土右旗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