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1日04:15  深圳商报

  昨天,本报和省、市主要媒体都刊发了一则同题材新闻,内容均来自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意见》。这则新闻向社会传达着一个强烈信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考核评价我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深圳,始终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排头兵。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的以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深圳应对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深圳的传统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仍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六届文博会,实现了总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出口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的目标,文博会已由初创发展期开始进入培育成长期。文博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是深圳这座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又一成功范例。

  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面对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各种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以巨大的勇气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辉煌。

  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是一组充满激情的数据:2005年至2009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4885.3亿元增长到8507.8亿元。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0.2∶53.4∶46.6逐步调整为2009年的0.1∶46.7∶53.2。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地位不断提升,2009年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以宽阔的国际视野审视深圳的产业发展,立足于深圳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潜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统筹规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发展高端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良性互动、双轮驱动的崭新格局。今年1月举行的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明确指出,要以更大的力度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做强做大“四大支柱产业”,加快促进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互联网、海洋、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软件名城”和“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步入而立之年的深圳,在收获城市发展奇迹的同时,也较早地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趋紧的制约条件。宝贵而有限的土地资源怎样才能释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底出台实施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昭示着我市在城市功能和面貌提升方面,正在进行新的探索,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经营城市”理念的升华:通过对存量土地价值的再挖掘,让深圳的城市面貌和功能更具品质。与这一思路一脉相承的是,我市还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修,编制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对城市规划体系进行了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率先建成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民生改善既是我们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深圳用来保增长、促发展的根本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终极目的。在以人为本、民生为基的科学发展“指挥棒”下,我市的财政投入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

  从2005年到2009年,市级财政对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由195.7亿元上升到433.4亿元。去年,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能够安居乐业,我市坚持改善民生福利,市级财政对民生和一般公共服务类的支出占75.5%,比2008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建设民生幸福城市

  今年初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的一个新提法让人眼前一亮:切实提升民生福利,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市委明确表示,当前住房问题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当务之急是要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投入、更有力的举措,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努力实现多层次、广覆盖、住有居,增强深圳的人才吸引力与城市竞争力。同时,要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更多地向民生倾斜,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建立全口径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着力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加快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加大民生资源在特区外的规划布局;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针对部分群众就业难、就学难、出行难等问题,切实拿出针对性更强的工作举措,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在改革中探索,在改革中突破

  5年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中,我市一直致力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2009年,深圳成为“大部制”机构改革的地方排头兵,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建市以来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政府工作部门“瘦身”近1/3,80%的工作部门纳入整合范围,涉及的600多项行政审批事务减少近200项。这次机构改革在产业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全面提升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进……5年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骨子里浸透着改革基因的深圳,在改革中探索,在改革中突破,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在刚刚过去的短短5年间,深圳连续跨越发展新台阶:本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四个“千亿元”台阶;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和财税收入分别从2.5亿元、0.7亿元增长到4.1亿元、1.4亿元。喜人的数字印证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深圳科学发展的巨大驱动,也是献给特区30岁生日的一份厚礼!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