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
上海 资深评论员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再次承诺“要增加民众的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有赖于为民众开辟更多投资理财渠道。
昨日财政部公告:从今(21)日起,政府公开发行50年超长期国债,发债总额度280亿元,年利率回报大抵在4.2%-4.3%之间。5月份财政部共计发行6期记账式国债,50年超长期国债是其中之一。
许多市民均有过在不同时期认购国债的经历,一些中老年市民则干脆将认购国债作为个人积蓄的主要方式。但过去的国债兑现期限通常在3-8年之间,10年期国债已了不得,50年超长期国债鲜有耳闻。
去年11月,财政部曾尝试发行200亿元50年超长期国债,年利率4.3%。债券市场采取分级制,一级债市只针对机构投资者;二级债市才对普通百姓开放。今天发行的50年超长期国债谁都可以购买。假如其利率锁定在4%,再假如有百姓自愿购买并在50年后一次性还本结息,意味着今天投入1万元,50年后本息大抵有5万元。回报率大抵有5倍。
相对于其他投资理财品种,国债无论兑现期长短,投资回报率并不算高。但国债以国家信誉作担保,政府到时赖账的可能性极小,故投资回报率虽较低,风险却相应较小。
对于个人购买者,不管你在购买50年超长期国债前是否在价值层面认同国家的未来,一旦直接或间接涉足其间,则已在事实层面认可了对50年后国家现状依然看好的预期。可见,发行和认购50年超长期国债,对于国家和百姓,属买卖自愿的市场交易。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再次承诺“要增加民众的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有赖于为民众开辟更多投资理财渠道,社会一方面长期抱怨国内投资理财渠道过窄,另一方面对国家不断开辟出新的投资理财渠道反应迟钝。50年超长期国债作为理财渠道虽谈不上是全新渠道,却也是在原有国债理财渠道上开辟了新的“子渠道”。
购买国债特别是购买超长期国债之前,个人认购者考虑购买某种期限的国债是否划算,其实不在于过多拘泥利率高低得失,而在于充分预估阶段性加趋势性通胀风险,以50年超长期国债为例,首先要考虑未来50年间,年均通胀率是否明显高于国债年利率回报率。具体而言,就当拿国家发布的年均CPI涨幅对比国债的年利率回报。假如前者的均数远大于后者的固定回报,再考虑到定期存款利率的起伏,购买固定利率的超长期国债,从计较投资纯回报大小的角度并不一定划算。
百姓还可换个角度思考划不划算———25年前国家取消粮票时,优质大米每斤卖0.15元,25年后普通大米均价每斤卖2.5元,那么再过50年,每斤大米又该卖到多少钱……由此所见,购买超长期国债的风险,主要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而是人民币实际购买力贬值幅度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