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场治水拆迁,30余困难户住上宽敞公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1日08:22  南方日报

  “现在的生活同以前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不用担心被雨水浸,而且住得宽敞、方便又舒心!”望着窗外瓢泼的大雨,原本一家八口拥挤在东濠涌边上40平方小房里的王伯很感慨。是东濠涌拆迁、安置,让他们家三代人告别了常年潮湿、拥挤的河涌边小房而住上宽敞公房。

  和王伯一样,因为这场东濠河涌边上的综合整治而改变居所的家庭,还有30多户其他困难户。根据越秀区统计数据,2009年3月,因东濠涌综合整治启动的阳光拆迁、安置政策,不仅给沿线1100多户涌边居民实行了高额拆迁补偿,30多户原本无自有房或违章建筑房的困难户,在安置政策下,住上了公房。

  东濠涌边困难户三代八口人“蜗居”40平方小屋

  想起一家三代8口人一起挤在一片40多平方米的东濠涌边低洼、“逢雨必浸”的瓦片房的情形,王伯如今仍是心有余悸。

  年过半百的王伯说,祖屋位于东濠涌边上越秀北约中间的低洼地段。上个世纪80年代初,黄伯和父母及弟弟一家人搬到了这间40平方米的瓦片房中生活。到1985年之后,第三代人的出生,让原本狭小的房屋一下子增加到了8个人。

  这间人均活动面积只有5平方米的瓦片房,不仅拥挤,一到下雨天更要饱受“上头滴水,下头浸水”之苦。“每年至少都要浸2次的,最频繁的时候是一年浸了9次。”王伯说,他所生活的越秀北约是属于两头高,中间低的凹型街道。一到下雨天,东濠涌的水还没漫上来,就先从地下坑渠倒灌到他们那排房子里,又臭又脏。这时候各家各户都忙着给所有东西垫高。但由于房屋地势最低,家里的家具经常因为浸水而被泡坏。不仅如此,由于河涌边白蚁多,全家还要面临因白蚁长期侵蚀屋顶横梁而导致屋顶坍塌的恐惧。“待到儿子一天天长大,他也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提起近30年都市中心的“蜗居”生活,黄伯言语中充满无奈,“没有办法,有钱早搬了。”

  困难户获公屋安置告别30年瓦片漏雨房

  让王伯更为揪心的是,实际上祖上留下的祖屋属于历史违建房,而这一事实直到去年东濠涌综合整治启动拆迁安置时才知道。根据东濠涌综合整治拆迁安置摸查鉴定,房屋属于上个世纪70年代侨房违建房,且没有业主房产证,无法纳入拆迁补偿范畴。

  “三十年的‘蜗居’憋屈的情绪一下子涌出来”,王伯说,那会感觉天都快塌下了。“一下子八口人居无定所,今后怎么办?上哪儿找房子去?”无奈之下王伯求助居委。在向东皋居委反映实际情况之后,王伯得知和自己这样的情况还有沿涌的30多户“同命之人”。

  东皋居委陈主任向记者介绍,她所联系的社区片区设计拆迁的300多户拆迁户中,房源结构相对比较复杂,除了居民自有房之外,还有侨房、侨房违建房、违建房、公房等性质房源。而这些房源的居住居民大多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居民。

  “我们当时也着急,像王伯这样的情况有二三十户居民,都是原本没有自有房产权的居民,而且家庭条件都很困难,有的没有就业能力,有的因病致贫,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东皋居委车主任介绍说,由于动迁时间紧,这一情况很快就上报给街道、区政府。

  陈主任介绍说,最后,区里定下政策,在不符合领取拆迁补偿的拆迁户中,不管所住房屋是违建房、还是公房,凡是家庭经济条件差、无生活能力的拆迁户,政府都尽量安排公房,帮助他们解决住所难题。而由于公屋房源紧张,为能够合理安排好公屋安置,其中,一些身体条件差如患有残疾等拆迁户,都尽量安排在生活条件方便的中心城区,一些经济条件好但没有身体条件缺陷的拆迁户就安排在离市区相对远点的公屋。

  “拆迁不仅没有让我们没处可去,而且改善了我们的居住条件,我们除了感谢还有什么话可说?”如今,住在离北京路商业街“咫尺”之遥的公屋里,让王伯一家远离了浸水之苦,走出了人均5平方米的“蜗居”生活,这个重新建起的公屋之家,让黄伯感慨万千。

  专题采写

  南方日报记者陶达嫔

  实习生张晓敏

  通讯员林俊娜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