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容消费投诉居高不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1日08:22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记者/张玮通讯员/李霄永)本周初,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再次追踪曝光了曾被大量用于各种美容整形手术的填充材料奥美定五年来带给消费者的阴影。然而,各种其他美容广告如今仍以“国际新材料”、“高分子”、“纳米技术”等名称吸引消费者。昨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的消费警示显示,自去年元月至今年5月15日全市收到的此行业投诉情况,美容消费以309宗高居服务行业消费投诉前列。

  美容院自制护肤品或会致慢性中毒

  “在美容服务投诉中,服务质量的投诉所占比重最大。除服务态度外,更多的是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药物过敏等症状。”根据市消委会统计,投诉的产生主要来自三大问题,一是某些无合法资格的生活美容机构,违法提供医疗美容服务,进而导致消费者产生过敏、皮肤伤害和身体伤害;二是因夸大宣传或实际美容效果低于经营者承诺和消费者预期;三是某些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用不合格、以假冒真或以次充好的材料致使消费者受到伤害。

  “一些美容机构是使用和销售自己配制的美容产品,这其中掺杂了很多鱼目混珠的假货、次品。而这些未得到卫生管理部门批准或由非正规渠道进的货,其成分、功效、价格等都由经营者自行决定。”市消委会调查发现,不少美容机构使用的护肤品没有厂名、厂址,有的打着国际品牌的旗号却没有中文说明,不但品质上不能保证,还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轻则造成色素沉淀、面色变黑,重则引起细菌感染或慢性中毒”。人员上,一些小型美容机构的“美容师”实际是未接受过正规技能培训、不具备上岗资格的从业者。

  此外,美容机构以“免费体验”招揽消费者,却在美容过程中强行推介产品和服务,以及“一些美容机构先以‘会员制’名义、用‘充值后就可享受大幅优惠’等为诱饵吸引消费者一次性交纳全部费用办理美容卡,随后却不履行承诺,甚至变更地点、更换服务标准也不事先告知,当消费者要求退卡时,则百般刁难”等也较为常见。“更有甚者,个别美容机构在拥有较多会员或较固定消费群体,获取了高额利润后携款逃逸”。

  消委会:应特别慎待“神奇”产品

  针对这些陷阱,市消委会在消费警示中提醒消费者,美容消费须理性谨慎,在购买或使用美容机构推荐的产品前,要了解该商品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特别慎待效果过于“神奇”的服务与产品。在接受服务前,应要求美容机构出示使用化妆品的批准文号,进口商品则查看进口许可证。“美容师必须具备执业资格,而涉及吸脂、隆胸、双眼皮、隆鼻、除皱、穿耳洞、纹眉、祛斑等在内的美容手术,只有医疗美容机构才能进行。”

  而在办理美容卡等各类预付款式证、券时,消费者要相对选择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的美容机构,并认真阅读有关会员细则,详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注意其中的限制性规定,有必要可要求额外的约定。“我们建议尽量避免一次投入过高,最好按季度或年为时间单位办卡,并注意收集及保留章程、协议、发票等相关证据,发生问题及时向消委会投诉或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诉。对金额大的消费卡则做好备份,即每次消费完毕后让商家签字确认,以防卡内余额缺失。”

  市消委会表示,消费者对美容效果也要保持合理预期,对美容机构承诺的条款,应要通过书面形式达成服务协议或合同,其中包括使用材质、美容预期效果等条款,越详细越好,切勿轻信经营者的口头承诺,以免日后出现纠纷责任归属不清。此外,不要轻信服务类的“免费午餐”。

  “消费者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后,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留下证据并投诉。而在消费卡使用过程中,遇到商家携款潜逃,涉嫌经济诈骗的;或遇到店方欺诈、强制消费、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情况,要保留好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或报警。”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