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医学世家,儿时在父亲的诊疗桌对面做作业,耳濡目染了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所得到的快乐,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好大夫。即使在考大学时,由于医师待遇差等原因,父亲千般阻拦,他也不顾一切地考上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他,作为首个山西省引进的重点人才,2004年3月从上海来到山西工作。在他的身上有许多头衔:兼任中华医学会山西消化内镜学会常务委员、《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日本广岛大学第一内科同门会会员……
他,几年来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其中包括英语4篇、日语8篇,在国外学会上发表27次,国内发表15次。他就是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窥镜诊断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兼消化内科副主任陈星。
传授技术无保留
在中国,人人都知道同行相轻这个词汇的意思,但陈星却不这样认为。
“我感觉一个人掌握技术没啥意思。而应该把它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让更多人受益。”对于年轻医生,他总是毫无保留、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
正是因为他的无私奉献,现在省人民医院内镜科室的五位大夫的内镜技术,特别是肠镜的操作技术都是一流的。
他认为如果做不好肠镜,就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现在多数医院做肠镜就像上刑罚一样,太痛苦了!”看到病人痛苦,他的内心也焦急万分。为此,他对下级医生技术上要求更加严格,通过两年来手把手的悉心传教,其他医院还在靠麻药来减轻患者做肠镜检查的痛苦时,省人民医院医生做肠镜,已经不需要麻药,病人可以在完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检查过程。
他的无私奉献吸引了省内外几十名医生闻名而来,到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进修,其中包括宁夏、陕西、哈尔滨等地的医生。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举办了三期手把手单人结肠镜学习班,第四期已经准备在北京举行。许多医生回到当地医院后,都成为了内镜专业的中坚力量。
为了我省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他不但言传身教,而且利用自己的影响,把国内外专家请到山西来讲课,以此来提高整个山西的消化内镜水平。从2004年5月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消化内镜新技术大会,到2004年的首届中日消化内镜新技术和规范操作交流大会,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一次比一次质量高。不但让山西的消化内镜医生学到了知识,也让山西的内镜技术走向了全国。每一次会议上他不但安排策划,还亲自担任讲课,甚至还要负责为国外专家翻译,再苦再累他总是毫无怨言。他说:“只要大家能够通过会议学习到东西,我这点辛苦又算什么呢?”
一片丹心为患者
他高超的医术,吸引来许多患者。自从他来到省人民医院后,相继开展了超声内镜下穿刺、双钳道胃镜下早期癌症的内镜下切除、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等新技术十余项;原来早期癌症的发现率从0%提高到目前的0.78%,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内镜下治疗早期癌症也从零起步,发展到每年几十例之多。治疗水平提高了,但治疗费用却没有上涨,在他高超的医术治疗下,花手术治疗费用20%的钱就可以在几乎没有创伤的情况下完全治愈癌症。原先许多因没有钱而放弃治疗的患者,又重新回到了医院,内镜中心的就诊人数从原来的每年6000人次,迅速上升至目前的10000余人次。
工作再忙,也不能阻碍他科研的脚步。来到山西后,他先后获得了来自省内的多项科研基金,并且和上海交通大学、南方医院、长海医院合作,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多次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引起国内外重视。其中,日本川崎大学和东京癌症研究中心等也在对中国的考察中,选择了山西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作为合作科研对象,取得重要发现。
在关于胃炎的研究中,他首先提出了“结节性胃炎”,引起国内外重视。他研究提出了新的结肠镜单人无痛苦操作法,并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邀请,编写了《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一书,填补了我国空白,在消化内镜界引起轰动效应。
“让更多的老百姓不用走出山西,就能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作为山西省重点引进的医学人才,陈星主任在山西这片热土上,发挥着他的光和热。本报记者 张荣 本报通讯员 石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