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戴幸玲)经过3个月的交涉,5月18日,林先生终于从平安保险公司讨回了原本存在银行的10万元现金。
林先生是某银行武汉徐东支行的金卡客户,去年到该支行存款10万元,今年取款时被告知:那10万元已被用于购买平安人寿的一款万能险银保产品,只能办理退保手续,且不能收回全额本金。
名为“赠送”实为“购买”
明明是在银行存钱,为什么变成了买保险?据林先生回忆,2009年11月28日,他到某银行徐东路支行存款10万元,工作人员告诉他“存款金额已达到‘受赠’保险的条件”。林先生以为是“送保险”,就在相关文件上签了字。今年3月,林先生急需用钱,到这家银行取款时被告知,他的10万元钱当时是“购买”了平安人寿的一款10万元的万能险银保产品,现在无法取款。这种“告知”,让林先生大吃一惊,感到非常意外。
由于急等着用钱,林先生通过银行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对方起初称不能退保,后表示林先生的保险账户已盈利2000元,硬取出来得扣除手续费用,只能拿到9万1千元。
“电话回访”另有蹊跷
去年10月,各寿险公司纷纷表示建立了新型寿险产品100%回访制度,且对回访成功率提出硬性指标。其中要求,所有银保产品必须在客户购买保险10天后,询问对购买过程、保险条款是否有疑问,是否反悔。平安人寿同样实行了“100%回访制度”。
但是,林先生自始至终都没有接到过平安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更令他出乎意料的是,在平安人寿接收了他的投诉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他在保险公司的回访单上看到“客户联系电话”一栏填写的并不是自己的手机号码。经查证,电话录音中的被访者声音并不是林先生本人。
全额退保实属“意外”
一位大型寿险公司银保负责人说,全额退保只存在于保险满期的情况中,像林先生这种未满期即全额退保的情况确属少见。林先生告诉记者,在他就自己的“误投”事宜与银行交涉的同时,了解到在银行存款的同期客户中不乏林先生这样的类似经历,但能否获得全额退保则不得而知。
拨开银保乱象“迷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保险公司在代理人渠道是采取的人海战术,消费者对保险代理人缺乏信任感,一旦出现误导等不合规现象,保险公司就会纠纷不断,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及声誉。因此,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对代理人渠道的保单会采取较为严格的审核流程,包括回访等一系列的监督措施。
而商业银行则在消费者心中是一块金字招牌,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网点合作并且支付给商业银行手续费或者一些其他福利,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能够在商业银行大厅内“混淆身份”,开展业务。很多消费者就是由于信任银行,进而在银行大厅内被误导,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存款”被变成了“购买保险”。
相关链接:
银保:是在银行里面销售的一种保险公司产品,只要某家保险公司与某家银行签订协议,就可以在其直属的银行网点销售其公司的产品。
骗术与识别
a\混淆身份
目前在银行负责销售银保产品的人员,主要是银行人员和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有的消费者提出,银行人员和保险人员着装相似,没有明显标志可识别。
大型保险公司都有要求在银行销售银保产品的保险人员挂牌上岗,名片也是依照保险公司统一印制的,消费者可依此识别。
b\混过犹豫期
“现在不能出单”、“十日后,可以领取礼品。”据了解,部分消费者遇到过在办理银保手续时,被告知其过日才能拿到单证。
按照相关规定,购买银保产品享有10天的“犹豫期”,即“在收到保单正式文本签字10天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申请解除合同,原封不动退掉已缴纳的全额保费,一分钱都不损失。” 有业内人士透露,个别银行理财人员可能回避了犹豫期的解释,甚至是明明可以及时出单,但故意拖延单证给付时间,使得保险消费者丧失了犹豫期。
正常情况下,在银行网点购买银保产品后,一般通过“银保通”系统,银行柜面即可实时出单,这就是一份有效的合同。
如果碰到通讯故障,银行柜台无法直接出单,投保人要签一份投保意向书,过几天,保险人员会将保险合同送至投保人手中,投保人签下回执联,保险合同才成立,10天“犹豫期”也从这时开始算起。
c\混淆理财概念
(1)“把钱存在了保险公司,都是一样的,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都是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啊,我们跟银行是合作单位。存在保险公司,还有复利并且每年还有分红,比存银行划算多了。”
(2)“您的存款金额已达到受赠保险的条件,您可以办理一下相关手续,即可免费享受XXX金额的保障。
“急需用钱的话可以取吗?”您可以追问。问清保费中需支付的费用,如初始费用、保单管理费、是否收取其他费用等重点问题,还可以问一些细节问题,如利息怎么计算,复利还是单利,红利领取方式有哪些?现金领取还是转入银行账户?期缴保费的宽限期是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