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岛内出现批量“超低价”商品房 单价5000元成交100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2日06:24  台海网

  

岛内出现批量“超低价”商品房单价5000元成交100套

  台海网5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汪长福/文 陈巧思/图)岛内新房,5000元/平方米,不管楼层高低朝向大小,像卖菜一样,统一价5000元/平方米,一次成交了十几套房子。据开发商说,这个价格前后一共卖出了大约100套。这些市价1万多元/平方米的房子,开发商为何如此低卖?都“卖”给谁了?普通老百姓怎么就捡不到这样的便宜呢?

  最近一段时间,厦门几个楼盘先后出现“超低价”商品房交易现象。厦门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类低价房并非个案,有时候登记的成交价低至每平方米2000多元。

  怪象:开发商大让利超低价卖房

  近日,有不少网友在厦门各论坛发帖热议“超低价”商品房现象。有一位网友质疑说:“谁能买到这么便宜的房子?是开发商的三舅子七姨妈,还是内部员工福利,是因为开发商五一节大发慈悲,还是因为开发商卖房犯了错误,少按了个零?

  此前,本报曾报道过,厦门岛内繁华地段“中山路商圈”出现了每平方米6000元的低价商品房。不过,最近湖里区一楼盘又出现了较大批量的低价房。新港龙世家二期在今年五一期间,以5000元/平方米的超低价格连续卖出12套。

  

  昨日上午,记者调查发现,根据厦门房地产联合网公布的数据,在5月3日至5月9日的厦门市一周住宅成交排行榜中,新港龙世家二期位列第六名,以5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出12套。

  该网站的工作人员小史向记者解释,他们是根据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地产管理局每天公布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

  差价:现价1.2万 “内部价”5000元

  

  记者了解得知,该项目位于岛内的枋湖片区,开发商是厦门龙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昨日下午,记者以买者身份致电该楼盘的售楼处,一位工作人员接听了电话。

  “那是我们内部的价格!”听闻记者的质疑后,这位工作人员说。记者接着说:“这么低的价格,我也想买。”她回答:“那没有,现在的价格是一万两千多(每平),只剩两三套大户型的。”

  记者进一步询问 “内部价”情况时,她表示详细情况她不清楚,并且一再强调现在没有这种低价房。

  昨天晚上,记者又采访了厦门龙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叶董事长,他向记者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一平方米5000元,我们确实有卖这样的价格。”叶董事长说,2008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时,该公司资金紧张,因此,以5000元的低价卖出了一大批房子,大约有100套,其中有些客户等到最近才来签合同。

  但是,2008年时,该楼盘售楼处对外宣称的最低售价是5900元,也不止5000元,而且是楼层朝向较差的房子。可是,怎么会冒出100套5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呢?对此,开发商也承认,即使最低谷时,公开售价也没这么低。但该公司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当时没有对外宣传,主要只针对内部人员的亲戚朋友销售,所以,售价比2008年低谷的最低对外售价更低。

  房管局:有的楼盘低至2000元/平方米

  不过,也有不少厦门房地产业的同行认为,如此批量成交的“超低价”商品房可能存在问题。“或许是为了避税,也不排除有利益输送的可能。”

  一位税收专家告诉记者,每平方米5000元的成交价可以节省大量的税费。他说,如果按市场价每平方米10000多元的价格成交,就算按高档住宅缴纳契税,要近3%的比例缴纳;但是,每平方米5000元的成交价,就按普通住宅交税,只要1.5%的比例就可以了。

  厦门市房地产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守正说:“这其中很可能有问题。如果商品房售价远远低于成本价,房管局有责任介入调查,把问题查清楚。”

  昨日下午,记者前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地产管理局采访,有关人员向记者证实,新港龙世家二期在今年五一期间,的确是以5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出12套。

  房管局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说,“内部价”虽低,但并没有违法,因为商品房销售是市场行为,房地产交易登记机构是根据商品房销售合同进行登记的,“开发商低价出售,也是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有时候,到房管局登记的售价,2000多元/平方米的都有”。

  上一页

  【议见·立场】

  “内部人士”能否公开?

  究竟是谁,能够如此幸运,以市场价五折甚至两折的价格买商品房。普通百姓能捡到这样的便宜吗?

  厦门楼市接二连三地出现 “超低价商品房”,而且多数都是高档住宅。这些离谱的低价房大大刺激了普通百姓的神经。

  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这些房子只能是一个传说。永远只能听到别人说它存在,自己却不可能得到,甚至连卖给谁都不得而知。

  看上去,市场交易,只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就可以成交。但是,看似公平的交易又如何排除利益输送的可能?许多人认为,这些开发商“忍痛割爱”,总有某些人会“发大财”,这其中就存在腐败利益输送的可能。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查清其中问题,让交易更加透明。

  市场交易应该公平,同时也应该公开。公众很好奇,开发商为何忍痛卖房、赔本卖房?“超低价”房也有成本,如果开发商亏了本,那些亏掉的部分,会不会在其他房子的交易中找回来的?会不会“内部人士”享受特权,而把“内部房价”的成本转嫁到普通购房者头上?

  虽然,开发商和房管局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是“内部价”,有的说是“前两年成交价,等到现在签合同”。但是,老百姓都很想知道,“幸运儿”究竟是哪些人?能不能把这些所谓的“内部人士”予以公开。

  上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