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澳Ⅰ号”是官是私仍然迷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2日07:07  钱江晚报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文物局获悉,经过十多天的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南澳Ⅰ号”的1号仓目前已清理完毕,考古队员已开始打捞“南澳Ⅰ号”的2号仓。

  根据广东省文物局的统计,“南澳Ⅰ号”采集出水的完整或者可复原文物累计已达近2000件,碎片十几筐。除了以前已有发现的外销青花瓷品种和釉陶罐、铁锅及铜板外,还有一些新文物,包括套装的江西景德镇窑系各种花卉鸟兽图案青花瓷盖盒、青花底款刻暗花小碗、青花“福”字底款麒麟纹小碟,福建漳州窑系的描金开光五彩盖盒、飞鸟纹青花大盘、锡壶,木质秤杆以及棋子、核桃、橄榄等等。

  专家推断,部分文物可能为明万历三十六年后烧造的,这为“南澳Ⅰ号”的建造年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考古队员在水下还见到有圆筒状的铁质文物。虽然锈蚀严重,但根据其形状,专家推测可能是明代已经广泛用于军队的铁手铳或铁铳炮。

  船只建造年代可能在万历三十六年后

  在该船出水的众多瓷器中,故宫博物院瓷器鉴定专家陈华莎发现了一种与其他青花瓷器不一样的青花小瓷盒。这种小盒在出水文物中数量不多,但非常精美,相比之下,它的纹饰显得更加艳丽,颜色蓝中带紫。陈华莎认为,这种更为“出彩”的青花料很可能是回青料,而回青料在嘉靖、隆庆、万历时候是被官窑牢牢控制的。

  那为什么这些价比黄金的官窑用料会在这艘装载着大量民窑瓷器的船上发现呢?陈华莎认为,这与万历三十六年景德镇发生的一个事件有关。当时,由于监窑官的凶狠,引发了窑工暴动,窑工们火烧窑场,致使万历三十六年时,官窑停烧,被官窑垄断的能工巧匠流落到民间,这些珍贵的回青料很可能就是他们夹带出来的。

  陈华莎就此推测,“南澳Ⅰ号”很可能是万历三十六年后的商船。

  铁手铳让该船身份更加迷离

  与此同时,“南澳Ⅰ号”还出水了不少铁锅与铜饼,这类铁锅在海底是一摞一摞的,数量很多。按照明律,铁锅在明代也是明确禁止出口的。这些铁锅是如何上了陶瓷船,是公然走私,还是顺便夹带?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孙键表示:“出现如此多铜饼,比较不正常,不像是正常的出口贸易行为。”

  就在铜、铁之谜未解之时,海底又发现疑为铁手铳或铁铳炮圆筒状的铁质文物,它是正常贸易船随船配备的武器,还是某种半商半武的海商集团携带的武器,或者就是武装走私船,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耿宝昌表示,明代海盗猖獗,很多商船配有铁铳一类的武器,起一个保护作用,这并不稀奇。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认为:“出现铁铳不好说就是走私”。

  据悉,“南澳Ⅰ号”考古发掘的第一期工作会在7月初结束,预计在7月前,几个舱的文物基本上都能清空。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