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龚曲此里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用生命架设民族团结的桥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2日08:00  云南网

  他像小溪奔流大海一样爱党信党跟党走,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像对待亲人一样关爱各族群众,像春蚕吐丝一样在本职岗位上鞠躬尽瘁……

  他,就是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龚曲此里。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和劳累过度,龚曲此里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于2009年2月5日去世,年仅55岁。

  21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龚曲此里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6名报告团成员依次登台,充满深情地讲述龚曲此里用生命架设民族团结桥梁的感人事迹——

  与龚曲此里一同在迪庆工作了20多年的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清楚地记得,在迪庆,乡镇以上干部几乎都听过龚曲此里讲的党课。每次上课前,他都要带领大家齐唱《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让大家铭记,是共产党让藏区农奴翻了身,是共产党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龚曲此里向群众讲得最多的一条道理就是:“一滴水只有汇入江河才不会干枯,藏族只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不会贫弱。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珍惜民族团结就是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迪庆军分区司令部科长刘云宏,从1994年开始就在龚曲此里手下工作,经常跟着他走村进寨、访贫问苦。龚曲此里亲民爱民的一幕幕,至今仍令刘云宏历历在目。

  军分区的官兵都知道,龚曲副司令员有一个雅号,叫“三光司令”——跟着他下乡,鞋底要磨光,身上的钱要掏光,带的东西要送光。下基层、跑村寨,每次他的车上都要塞满大米、罐头和衣物,一路上见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就送上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直到病倒在床,龚曲此里对子女说得最多的,还是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我们是翻身农奴的后代,永远不能忘了共产党!”

  虽然不是龚曲此里的亲生女儿,但报告团成员、云南省德钦县委办公室干部吉心梅觉得龚曲此里对自己比亲生父亲还亲。

  “阿爸啊,没有您,我哪能走出大山,走进学堂,走上国家公务员的岗位。在您离开我的400多个日夜里,女儿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彝族姑娘吉心梅的深情呼唤,让许多听众潸然泪下。

  幸运的不仅仅是吉心梅。龚曲此里在迪庆工作期间,共资助了200多名家境贫寒的各族学生,其中许多人考入大学,成长为建设家乡的优秀人才。

  报告团成员、新华社记者白瑞雪是带着凝重的问号,开始寻找香格里拉之旅的。

  在香格里拉不老的蓝天、不倒的雪山、不枯的花海中,在一个个采访对象的泪光与笑容里,白瑞雪顿悟了——香格里拉之美,美在和谐。

  从放牛娃到副司令员,和谐,是龚曲此里成长路上最为丰厚的滋养;从澜沧江畔到金沙江边,和谐,是龚曲此里穷其一生的追求。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和谐的土地,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这份爱,因为纯净而崇高,因为无私而永恒。”白瑞雪的讲述,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如潮的掌声,将报告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来自中国民族语言翻译局的张庆林,走出大会堂后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龚曲此里的事迹,会让我感动一生、学习一生。”这名去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朝鲜族小伙子说,“向龚曲此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为团结进步的民族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龚曲此里走了,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如同梅里雪山,永远矗立在各族群众心中。(记者 李宣良 孙瑞博)<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